□本报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深冬腊月,寒气袭人。在大地封冻、草木凋零的大山脚下,洁白的院墙、错落的布局、硬化的村道、新颖的家园,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这是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甲子山易地扶贫搬迁新村。
过了腊八就是年。伴随着新春脚步的愈来愈近,甲子山搬迁新村的年味儿也渐渐浓了起来。
搬迁后 日子越过越红火
1月11日是腊八节后的第一天。记者走进甲子山搬迁新村,映入眼帘的是靓丽整洁的新村貌,时不时会有小轿车从硬化村道上驶过。
甲子山村委会主任、致富带头人李善云告诉记者,这些车都是村民搬迁下来后近两年购置的。据李善云介绍,搬迁前,全村100户常住农户都生活在大山深处,全村只有四五辆私家车,2019年搬迁下来后,环境条件好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现在搬迁新村里将近一半的住户都有了私家车,甲子山村短短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走到脱贫户李长德的家门口,一股淡淡的清油芳香扑面而来。李善云说,快过年了,今天李长德家正在炸年馍馍。掀开门帘进去,满屋子是清油的芳香,炸好的油饼色泽金黄。看到家里来客,热情的主人家递过油饼给我们尝鲜,家里的孩子也端起一小盘刚出锅的油饼给记者展示,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而此时,家里的男主人李长德抱着一只新宰杀的羊从门外进来。“春节快到了,刚到外面花了1200元买了一只30多斤的羊,准备过年用……”李长德满脸笑容地说。
李长德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从山上搬到山下,居住条件、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家人过年的新衣服都买好了,年馍馍、过年的羊肉也都准备好了,再过几天准备些烟酒、新鲜蔬菜,到大年三十贴上春联,就高高兴兴过年了!
李长德一家有7口人,以前靠着大山里的几亩贫瘠土地维持生计,生活的辛酸不言而喻。所幸的是,党的精准扶贫春风吹进了坐落在穷山沟里的甲子山村,李长德一家靠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从穷困潦倒的大山沟里搬迁到了临近峡门集镇的山脚下,并在人均54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下搞起运输产业,现在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靠着勤劳的双手,李长德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备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对于办年货的事情,甲子山村的脱贫户李成祥显得有些“静悄悄”。
记者走进李成祥家,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走进堂屋,供桌上放着党中央领袖相框,土炕的后墙面上挂着一幅刺绣品。李成祥的妻子祁桂花指着挂在墙面上的刺绣品告诉记者,这是她花了2个月时间,专门为搬迁新房绣出来的。从绣品上细腻的线条、逼真的花色,可以看得出祁桂花的心灵手巧。
春节临近,办年货是农村人不可或缺的一道“手续”。可李成祥一家人的眼里一点儿也看不出置办年货的急切感。
李成祥告诉记者,原来住山上的时候,去一趟峡门集镇,一个单程要花费2个小时,办一次年货很不容易。现在搬迁到了集镇附近,出门几步就到集市上了,都是新鲜蔬菜、新鲜牛羊猪肉,没必要囤积年货!
以前,因为缺技术、缺资金,加之环境条件的艰苦,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李成祥一家。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李成祥一家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搬离了大山,住进了搬迁新村里的新家园,还在人均5400元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下买了20多只母羊,在山上的老庄廓院里搞起了养殖业。去年出栏10余只羔羊,收入1万多元。另外,两个儿子也都在工业企业、餐饮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一年下来有5万多元的务工收入,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好。
看着搬迁新村里的新家园,李成祥感慨道,没有国家的搬迁政策扶持,不知道一家人在那个枯焦的穷山头上还要煎熬多久!
随后,记者走进脱贫户李长云家,用上土暖气的屋内热气烘烘,暖意融融。李长云的母亲正在整理冰箱里的年猪肉。
李长云也是甲子山村的搬迁户,靠着人均5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发展养牛业。目前,李长云在建筑工地干技术活,一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去年出栏1头牛收入9000元。对于一个3口之家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让家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21年,李长云还筹措2万元在新家里安装了土暖气。他告诉记者,这土暖气一年下来也就烧个4吨炭,土暖气的炉盘上还可以烧水做饭,埋在地板下的地暖管线不但散热均匀,而且干净清洁。
好日子 芝麻开花节节高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而光荣脱贫户岳八太夫妇还在山头的牛棚里忙碌着。
记者走进岳八太建在山上老庄廓旁边的牛棚里,岳八太的妻子田得木措正在给牛添加草料,峡门镇镇长牛洁、驻村“第一书记”康宜斌等村干部在牛棚里走访,了解今年养殖情况,并向她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政策,鼓励勤劳的一家人把对党的感恩化作做大做强养殖业的内生动力,从牛棚里走出“小康路”。
田得木措告诉记者,他们家以前就有养牛的习惯,后来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扩大养牛规模,现存栏14头牛。今年共出栏10余头牛,收入达15余万元。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甲子山村,户籍202户758人,这里山大沟深,环境艰苦,村民生活困难。迫于生计压力,近一半的农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居家外出谋生,剩余的100户村民还在大山里坚守。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甲子山村实现整村搬迁,100户常住农户全部搬迁到了交通条件便利的集镇附近,其中包括了38户建党立卡贫困户。
如今,38户脱贫户中,19户搞养殖、12户搞农用车运输服务,7户从事小规模经营,成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产业支撑。
据驻村“第一书记”康宜斌介绍,过去脱贫攻坚的五年里,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的同时,他所在的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先后帮扶资金、物资等10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投资48万元为搬迁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021年持续加大跟进帮扶力度,投资44万元修建养殖暖棚400多平方米,由民和山云养殖专业合作社租赁发展养殖业,从2022年起,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赁费2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一场脱贫攻坚战,“脱”出了甲子山村翻天覆地的幸福变迁。
如今,住进了山下的搬迁新村,娃娃们上学、病人就医、村民出行等条件已经非常方便。而赵丰才夫妇也在本村的一家养殖合作社干起了长期工,一年下来仅工资收入8.4万元,两个孩子也已上班,一家人的好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起搬迁后的新变化,李善云深有感触地说,从山上搬到山下后,环境条件好了,村民们也有了新盼头、新奔头。特别是和以前相比,村民的精神面貌更好了,主动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村里的小轿车更多了,村里的年轻人娶媳妇也容易多了!
春节将至,忙碌了一年的甲子山村民喜气洋洋做着欢度新春的准备,畅叙着一年来的勤劳收获,拨打着年后的致富算盘,幸福的年味已经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