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乐都“唤醒”农田 播下春的希望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翻新“沉睡”多年的土地,腾苗还田让新良田焕发生机,高标准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生机盎然……最美人间四月天,行走在海东市乐都区的山川田野间,无论是在刚刚被“唤醒”的撂荒地里,还是在高标准示范农田间,人们抢抓农时,辛勤劳作,播下春的希望。

撂荒地变身“金土地”

近日,记者在乐都区高店镇大峡村撂荒地整治现场看到,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开足马力翻新土地。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枯黄的草根被翻起,原本荒芜的田地被耕松,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变得平整宽阔,焕发出别样生机。

伴随着春耕生产的开始,高店镇抓住关键时期,有序推进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在一旁忙碌的乐都区公联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蕾说:“我们今年流转了470亩土地,用拖拉机、挖掘机清理撂荒地,清理完成后准备种玉米。”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工作中,高店镇党委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部署,做好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农技推广、完善水利设施、抢抓春耕农时、强化监督检查“五个措施”,通过全镇各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对全镇撂荒耕地进行地毯式摸排核查,在具体分析撂荒性质和原因的基础上,分类施策逐一提出复耕计划,牢牢守住耕地保护这一红线。目前,全镇盘活区域撂荒地共计433亩。

同时,针对缺乏劳动力而造成的弃耕撂荒,通过村集体整合各户零散撂荒耕地,依法流转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此增加村民与村集体收入,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

“这几年我们村上外出务工人员特别多,导致土地撂荒,经过我们的排摸有400多亩撂荒地。现在引进合作社流转经营,给村民带来了效益,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高店镇人民政府镇长李胜业说。

为了提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耕地开发利用的积极性,高店镇还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在资金补贴、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牢撂荒地复耕基础,真正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截至目前,高店镇433亩撂荒地已基本开垦完毕,并完成复种349亩。下一步,高店镇将持续推动撂荒地特色农作物种植进度,打造玉米、马铃薯种植推广示范基地,真正让撂荒地变成全镇百姓的“致富田”。

腾苗还田让良田变粮田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当前,一场“耕地保卫战”在高店镇全面打响。各村组积极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动员农户腾苗还田,让耕地恢复粮食种植,让良田回归粮田,保障粮食安全。

连日来,高店镇抢抓植树造林、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组织引导各村组的部分农户清理农田苗木,为种粮腾地。在该镇峡口村,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苗作业,不一会儿,原本占满田间的苗木被清除出去,逐渐露出了耕地原貌。

“乡上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我把这2亩油松挖了,把能用的树移栽到道路两旁和庄前屋后。随后,把地平整了,撒上油菜籽。”在峡口村清理苗木的村民杨占来说。

忙着清理苗木的大峡村村委会主任王明星说:“我们重点腾退基本农田的苗木,将用于周边各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村巷道的补植、群众宅基地及道路的绿化等。”

除峡口村和大峡村外,高店镇其他各村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记者看到,不少占用耕地的苗木已被清空,农户正在自发地进行苗木清理。

今年,高店镇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微信推送消息等方式广泛宣传,增强了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提高了大家对保障粮食安全、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推动“非粮化”整治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目前,已腾退苗木400亩。

“菜篮子”托起致富梦

春日的阳光下,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项目基地里,一座座整齐的钢架大棚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棚里一簇簇绿油油的蔬菜正孕育着第一轮收获……

下寨村是双膜马铃薯特色产业村,种植双膜马铃薯已有20多年历史,现有双膜马铃薯拱棚720个。2021年,在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蔬菜大棚基础上,依托总投资金额达550万元的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建设项目,建设4.7万平方米钢架拱棚蔬菜基地、3500棵的果树种植等农业工程,不断筑牢下寨村乡村振兴根基,为百姓铺就大棚蔬菜“致富路”。

下寨村村委会主任周华春说:“该项目的实施,新建了2.5公里水渠和500立方果品冷藏库,目前大棚改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建设,改建后的高标准蔬菜大棚设施齐全、农产品产量高,惠及全村218户种植户。”

产业发展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乐都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做强特色产业,做细特色产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使“菜篮子”经济托起群众致富梦。

下寨村村民马继海这两天正在大棚里忙着给自家的蔬菜进行“体检”。春耕菜苗种下去多久可以施肥?蔬菜苗移栽需要注意什么?怎样防治病虫害?在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这些问题马继海都熟稔于心。

“改建后的大棚里蔬菜长势特别好。2月份种下的双膜马铃薯,五一前后就能抢鲜上市了。按去年的价格来算,一斤能卖1.2元,一亩能收6000斤。”马继海高兴地说。

产业促增收,春耕播希望。乐都区聚焦特色产业种植,采取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方式,大力发展“大棚经济”,并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不断引进新品种,叫响了乐都蔬菜品牌,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 2022-04-23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21269.html 1 乐都“唤醒”农田 播下春的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