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四伟)近年来,海东市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有力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海东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公立医院均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研判医院运营管理情况;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2502万元,财政拨款收入达6.29亿元。扎实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15名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取得市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落实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调控水平线。2022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较2021年提升2.1%,三、四级手术占比较2021年提高6.1%。
为有效促进人员和技术“双下沉”,提升县、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海东市持续深化8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内下派医务人员、医疗团队1600余人次,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病例3600例。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三年带教行动计划,省级医院结对县级公立医院名师带徒8名,培养基层优秀骨干人才15名。持续提升医疗机构内涵建设,落实省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2240万元,建设省级各类专科15个。加快推进市、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前期工作,促进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468万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92.5%。基层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7.6%,医疗收入较2021年增长11.8%,诊疗量占比较2021年增长1.4%。
目前,全市接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定点医疗机构达178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报销比例达67.47%。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2021年的976元提高到2022年的1030元,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占比为1.94∶1,筹资结构进一步优化。DIP付费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有力推进,DIP支付方式覆盖全市75所医疗机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职工互助多层次保障体系进一步夯实。扎实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2起,罚没资金46.51万元,监督覆盖率达97.74%,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有效落实,中藏医药事业取得创新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