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陶成录 摄影报道
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浑身透着亲和力;说起案子,点点滴滴,如数家珍;调解纠纷,苦口婆心,耐心细致;执法办案,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她就是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李静。1985年12月,李静参加工作,多次被省、市、县三级法院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法官、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2017年、2021年,先后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2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海东市法律人才库成员,2023年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
勤学不倦 锻造过硬本领
对于多年的法院工作生涯,李静只是风轻云淡地用“我很平凡,其实没做什么”来总结。
在28年的法官生涯中,李静忠实履行法官职责,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埋头审判工作,在大家眼里,她是公认的办案能手,也乐于帮助年轻干警,许多优秀的年轻法官、法官助理都是她的“徒弟”。在民和法院里,大家都亲切、佩服地称她“李姐”。
从1994年至今,李静在民和县法院刑事、民事审判一线工作。从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成长为一名基层人民法庭庭长、民一庭庭长、审判监督庭庭长、审管办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刑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二十多年来,李静积极探索提高审判质效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充分运用繁简分流的审判方式,加快办案速度,办理了大量复杂疑难案件,努力书写着公平正义。
1999年,李静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成了一个不服输的人。当时的民和县法院马营法庭的工作在全县法院考核中连年倒数。按照民和县法院党组的安排,李静毅然决然到条件相对艰苦的马营法庭工作。在到任的一年时间里,李静坚持学习、工作两手抓,鼓励干警转变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在李静的带领下,马营法庭终于从后进法庭一跃成为先进法庭,受到了民和县法院党组的表彰奖励。
李静在马营法庭工作的4年里,马营法庭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还被评为青年文明岗。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在民一庭、审判监督庭还是刑事审判庭,李静都是一名恪尽职守的“消防队员”,奔赴在工作的前沿,有人形象地称李静为民和县法院的“救火队员”。
2019年以来,李静办理了全省首例控辍保学工作中破获的强奸案、民和县法院首例涉恶案,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李静办结的2400余件案件中,调解率达到95%以上,判决的案件上诉率低,未出现一件二审发回重审、改判、上访信访案件,所制作的裁判文书、以及案件质量、案件办结数连续多年均在全院排名靠前。
闲暇时,李静总是总结分析自己办理的各类案件,认真调研,这已成了她的一种工作习惯。多年来,她撰写的100余篇通讯、案例分析及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均在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刊物发表,既充实了业余生活,也指导了审判实践。
明法善断 做群众的知心人
群众事,无小事,每一起案件背后,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安宁。李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李静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躬身实践“司法为民”宗旨,努力做到“让法律与百姓零距离,让法官与群众心贴心”。
李静说:“群众是最亲的人,法官的根在群众,心在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她用心用情解决每一起纠纷,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赞誉。她注重加强与妇联、教育、学校、医院、司法、民政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拓宽妇女儿童维权渠道,创新载体,认真审理各类涉及老人妇女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案件,把对老人妇女儿童的一片爱心融于对法律的忠诚和守望之中,传递着法律的柔情和温暖,彰显着司法的温情。
“在审判生涯的二十多年里,我心里始终想着的是如何在看似‘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中化解恩怨情仇,如何将优质的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李静说。
在李静接手的2000多起案件中,邻里纠纷、婚姻纠纷、赡养纠纷等占了多数,虽然这些案件并不复杂,但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要想调解结案难度不小,这背后是李静磨破嘴、跑断腿的艰辛付出,是情理法相结合的智勇双全。
因为大儿子不赡养,郭老汉将他告上法庭。为了修复父子关系,李静费尽心思,从最初被告每月只出100元,到后来答应每月给350元,李静来来回回跑了二三十趟,不过这离郭老汉诉求还有一定差距,僵持不下之际,李静就自掏腰包,每年给郭老汉200元赡养费。老人去世后,她还付了300元祭奠费。“法官断案,绝不能一判了之,要想方设法进行调解,这样才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案结事了。”李静说。
作为民和县多所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李静还利用丰富的审判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讲座,经常到辖区学校、田间地头,讲解保护老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巡回审判,到案发地开庭,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老师和学生零距离感受庭审。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有爱心
在办案过程中,李静始终以真心、真意、真诚善待每一名当事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李静说,她自己也记不清楚这些年帮助过多少人,具体花了多少钱。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李静出生在普通家庭,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她患上了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一直在帮助别人。疫情期间,热心肠的李静十分关心身处一线的防疫人员,想方设法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出钱出力。听说可以交纳特殊党费助力疫情防控,李静主动向法院党组织交纳1000元特殊党费,并向民和县委组织部交纳了2万元的特殊党费。
在群众眼里,法官是严厉的,甚至是无情的,但李静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官大姐”“法官阿姨”,有什么纠纷点名让李静调解。在二十多年的办案生涯中,李静主动为困难当事人送去温暖和关爱,积极帮扶困难当事人,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电褥子、衣物等生活用品,还为当事人买过车票、付过饭钱、付过住宿费、替困难大学生交学费。2010年,李静得知同事李某的妻子患有尿毒症后,主动担负帮扶任务,坚持每年送去1000元帮扶金,10多年从未间断过。
这样的爱心献过多少次,帮扶过多少人,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在点点滴滴的大爱中,她无私地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和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李静果断地担负起法官有限权力赋予的无限社会责任,数十年如一日用善良的心去传递法律的温度,坚定不渝守护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司法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