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阿爷,我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裸分588分,少数民族加分后608分。”6月25日上午9时,青海省高考成绩出炉,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考生马国涛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他年逾八旬的爷爷。
听到这样的成绩,马国涛的爷爷、爸爸、二伯脸上乐开了花。
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农村孩子,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一家人没有不高兴的。
“这孩子命苦,但学习上也很吃苦,现在终于熬出头了……”看到孩子的优异成绩,爷爷马玉良在高兴之余,感慨万千。
马国涛是民和县核桃庄乡堡子村人,因为父母亲都在格尔木市务工,马国涛出生后就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6岁那年,马国涛父母离异,迫于生计压力,父亲马忠义一直在外务工,马国涛被送回民和老家,借宿在二伯家就读。虽然父母离异给马国涛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马国涛并没有因父母离异而放松学习。
“国涛这孩子自小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只是上初中时英语成绩有些差。”马玉良老人告诉记者,他经常劝导孩子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跳出“农门”,走出山村。
马国涛上到高中后,马玉良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每次学校组织考试后,他都会关心询问考得怎么样。有时候马玉良还对马国涛开玩笑地说:“国涛,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现在家里人都对你抱着很大希望,将来高考的时候,你要带回来一个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带回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既是爷爷对孙子的一句玩笑话,也是对孙子寄予的厚望和期待。但就是这么一句耳边话,却成为马国涛学习上更加努力的动力。
马国涛告诉记者,爷爷很疼爱他,爷爷的每一句教诲,哪怕是一句玩笑话,他都会记在心里,爷爷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上再加油、再努力。
经历了生活的磨炼,父亲马忠义对马国涛更是疼爱有加,但他把这种父爱装在心里不外露。马忠义告诉记者,作为父母,谁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未来,在中学就读期间,每次考出好成绩时,他心里非常高兴,但对孩子的要求一点不降格,目的就是让孩子再接再厉。
如今,高考已经结束,马国涛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他也填报了自己喜欢的重点院校,一家人正等待着那份让爷爷日思夜想的“录取通知书”。
无独有偶,在前河乡卧田村,也有一名取得优异成绩的高考生。聂耀文是前河乡卧田村的村民,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50分的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聂耀文出生在卧田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多增加一点收入,聂耀文的父亲聂存寿长期在民和县的一家建筑企业务工。
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聂存寿心里十分清楚,像他这样的农村家庭,想让孩子真正走出大山,上学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聂存寿夫妇在县城“租房生活”,孩子聂耀文从小就被送到县城的一家小学读书,妻子在家安心照顾孩子。
据聂存寿介绍,他所务工的企业老板对他们一家人很关心,一直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处,直到他们前几年在县城买了住房。聂存寿告诉记者,他心里始终感恩着这位好心的企业老板,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
“我每天都在工地上班,对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全靠孩子的自律,晚上有空时,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学习情况,给孩子鼓鼓劲。”聂存寿说,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孩子自身努力学习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年的高考中,还有更多的莘莘学子,用十二载寒窗苦读,换来了金榜题名的“惊喜”,这是他们努力付出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献给父母和恩师最好的回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7月5日,民和县召开2023年高考优秀学生代表座谈会,民和县县委书记毛学鸿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同时,也勉励他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不负韶华、励志奋进,志存高远、勇于攀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