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
2023年是海东撤地设市、乐都撤县建区十周年。近年来,乐都区高位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乐都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不同村庄的村民,他们从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出发,分享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思路与做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种植能手 成为群众致富引路人
种植能手余敬江是高庙镇西村人,2017年返乡创业,经过10多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各类桃树种植技术,并在自己开垦的1.3公顷荒地上,试验种植桃树新品种。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带头作用,2019年,余敬江成立了蟠桃汇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余敬江的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水蜜桃、蟠桃、油桃、黄桃为主,依托高庙镇西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源纯净、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流转本村4公顷土地,大规模种植优质品种桃树。
走进余敬江的果园,园内果树高大粗壮,桃子虽未成熟却已经将树枝压弯了腰。风一吹,隐藏在郁郁葱葱桃叶间的桃子就冒出来齐齐向人们点头。
“从7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不同品种的桃子就开始逐渐成熟并进入采摘期。”余敬江边向记者展示树上还未成熟的鲜桃边说。
这些年,余敬江不仅成功地将桃树种在了西村,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加入合作社并开始种植桃树,他也会经常为村民上门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预防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桃树的积极性。2021年,合作社成员已达到41人。
为了让乐都桃子打出品牌,余敬江的合作社已成功注册“馋嘴吧”和“希美乐桃都”两个商标。去年,蟠桃汇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3公顷,但由于疫情,鲜少有人来采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将桃子送到西宁市农产品集散中心进行售卖。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乐都的桃子非常受欢迎,每天早上6点基本就卖完了,也有很大一部分客商提前预定,为我们后来的鲜桃销售打好了基础。”余敬江说。
这些年来,随着种植事业的不断扩大,余敬江在村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也逐渐显现。“让村民通过在桃园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周边15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联农带农优势明显。”西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元说。
蟠桃汇合作社只是乐都区联农带农的典范之一。截至目前,乐都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1561家,农村创新经营主体20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便捷的交通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司机师傅,我要去寿乐镇!”在乐都区桥北路站坐上6路公交车后,李彦福自豪地说,“乐都城区距离我们村15公里哩,不过公交车很方便,平时我都在彩陶公园转一转,锻炼一下身体再回家。”
从城区去往寿乐镇需要经过扎碾公路,这条路修好并通车以后,不仅方便了像李彦福这样的老人,还为当地的产业发展铺好了康庄大道。
李彦福说,他是寿乐镇王佛寺村人,2019年以前扎碾公路还未通车,那时他去乐都城区,要从王佛寺村到寿乐镇,再从寿乐镇到乐都城区,岁数大,路程远、车也少,通行十分不便。后来公路通车了,还有了公交车,白天随时都能从王佛寺村到乐都新建的公园里转一转再回家,很方便。
扎碾公路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扎隆沟至乐都区碾伯镇的公路,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变通建设扶贫规划》中的省级公路之一,同时也是青海东部城市群“六横六纵”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中的第四纵的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沿线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乐都区内部和海东市各县区之间的有效联系。
路修好了,群众出行自然更加便捷。近年来,乐都区共开通公交线路、班车线路、高速快客线路33条,投放公交车、班线车、网约车、出租车665台,营运里程达1410.5公里,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目前,乐都区共有329个行政村招呼站、629个公交港湾,构建了以“城乡公交车辆为主,班线车、村村通为辅”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网络,实现建制村汽车停靠点建设覆盖率达100%。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9.98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9868亿元,完成公路建设总里程2285.242公里,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做优“水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夏日的乡间,当红太阳升到山顶,在田里劳作的人们,正要开始忙碌。
“小时候只记得我家住的地方地势高,要经常担水吃,家里老人还有腿疼的毛病,生活特别不方便。”记者见到乐都区蒲台乡辛家庄村村民严承琪时,他正坐在田间悠闲地喝着茶,他告诉记者,自从今年6月份十村人饮工程投入使用以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
“村里通了自来水后,用水方便多了。现在全村农户用上了与城区市民一样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十村人饮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辛家庄党支部书记严得云笑着介绍村里目前的用水现状。
据悉,十村人饮工程始建于2003年,2004年投入运行,已运行19年,涉及蒲台乡、洪水镇的10个村庄,农户1943户,共计6979人,其水源地喇嘛泉位于辛家庄村河滩左岸。
严得云表示,今年4月份时,村里的水量突然变小,水压变低。经蒲台乡政府向乐都区水务局反应后,水务局的技术人员立即开展补水方案调查工作,发现辛家庄村水量变小的原因为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在下沈家村修建铁路期间,大型运输车辆将主管道压损,加之水源源头喇嘛泉处逐渐干涸,水量越来越小,泉眼的出水量只能满足2个村的日常用水。
经水务局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发现,大麦沟内水量充足并且水质达标,若从蒲台乡大麦沟村安装管道至辛家庄村补水,即可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
十村人饮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务局在铺设管道11.98公里,修建各类管道建筑物18座的基础上,新建10T减压池4座,阀门井14座,新建浆砌石管道防护墙264米,混凝土路面恢复70米。该工程项目于6月1日完工通水,有效解决了十村的饮水问题。
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十四五”以来,乐都区以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为切入点,借助海东市水务集团建设运维供水工程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立足全区九大水系,调整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强化水质保障、管网运营和水费收缴,逐步将城乡供水并成“一张网”。
“吃水问题是事关群众生活的民生要事。十村人饮工程通过维修更换设备设施,恢复和保证了正常运转,解决了乡村群众吃水困难的问题,也提升了供水质量。”乐都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海祯表示,今后,水务局将实现对脱贫人口、供水薄弱乡镇饮水状况的常态化监测,确保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