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巴迎桂 通讯员 申维祖 摄影报道
今年以来,海东市税务系统充分发挥“税费管家”集成税务部门优势服务资源的特点,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发展提速提档,落实落细惠农助农政策,助力全市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旺,乡村兴。有着“高原江南 撒拉故里”美誉的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资源,坚持农业优先、工业进位、文旅增效,深挖产业优势,培育特色多元业态,努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新高地。
7月11日,记者走进循化县查汗都斯乡新建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技术员何木汗麦正在给网箱里的鱼投喂鱼食。绿油油的鱼塘里,成群结队的小鱼苗在水中游弋,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
今年以来,为助力渔业养殖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循化县税务局精准发力,积极开展“送政策、问需求、促发展”活动,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企业送去“服务套餐”。
循化县五稼禾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会计马燕说:“公司2013年成立以来,养殖三文鱼、金鳟鱼等水产品有10年时间。长期以来,在税务部门落实国家免税政策支持下,降低了成本、积累了资本。去年出售各类水产品20多吨,收入达180万元。”
“公司2011年引进了三培体虹鳟鱼苗4万尾,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已掌握了繁育技术和规律。现在每年自繁自育虹鳟鱼、金鳟鱼产量可达40吨左右。”公司总经理何乙布拉海木介绍:“公司在黄河上游的特色冷水养殖还带动了周边15名撒拉族村民前来务工,月工资能达到3000元至4000元。”
2023年,海东税务系统根据企业行业分类、生产经营状况、缴纳税费等要素,精准搭配“懂政策、懂业务、能力强”的税务干部组成强有力的“税费管家”团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纳税人提供“一户一策”服务,助力税惠红利精准“入袋”。建立管家工作台账,对已纳入税费管家服务范围的纳税人,通过税企互动群、微信、电话等渠道发放“税费管家联系卡”,利用税收大数据依托电子税务局管理系统,以“一人扎口受理——专家团队后台支撑解决”方式形成问题收集、研究解决、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模式。
截至目前,“税费管家”共处理问题1643条,其中税费业务办理908条、税费政策落实449条、税费诉求响应286条。纳税人缴费人通过“呼叫我的税费管家”模块主动咨询273条,已办结246条,待反馈28条,办结率达到90%。
位于循化县的青海化青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8年,总资产达2.39亿元,现有职工216人,是一家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豆制品加工、有机复合肥生产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全产业链开发企业。
站在养殖场参观走廊,隔着落地玻璃窗,养殖场负责人韩晓东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年蛋鸡养殖规模可达31.5万只,是目前青海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蛋鸡养殖基地。年产鲜鸡蛋3000吨、鲜鸡肉1080吨、豆制品1600吨、卤蛋1300吨、鸡肉熟食休闲食品1800吨、有机肥3万吨,年产值达1.83亿元,公司旗下的4个产业链就业岗位人数在300人左右。”税务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享受免征增值税销售收入近3400万元。
撒拉族刺绣源远流长,以针法细腻、工艺精湛、立体感强、手法独特而著称。因色泽艳丽、做工精细,令人爱不释手,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2007年,从循化县民族工业园区成长起来的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拼搏,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的“撒拉黄河石艺画”制造基地。
公司成立以来,立足当地丰富的艺术劳动力、文化资源和原材料优势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研发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拳头文化产品——撒拉黄河石艺画,加上保留的撒拉族刺绣、绒画、黄河沙画,形成了四大系列产品。同时,以“一石一世界,一石一典故,一石一意蕴”的设计理念,利用天然的黄河石,经过撒拉族妇女手工巧妙的搭配,展示出栩栩如生的文化艺术性,提升了民族文化内涵。
循化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在税务部门大力扶持下,市场主体着力做优做强产业链关键环,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压舱石”。
民之所盼,发展所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海东税务系统将持续聚焦税收惠农助农,进一步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全力做好涉农企业税费政策落实和服务工作,为海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税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