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洪水:鸾集龙舞人旺的乐都新镇

虎狼沟火龙舞

洪水坪新村鸟瞰图

洪水坪新村一角

□文/郭守先 图/孙长斌

乐都的乡镇名,大多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如雨润、峰堆、芦花;或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令人心生向往,如亲仁、共和、寿乐,唯有“洪水”这个名称似乎缺少了一些古老与优雅的元素,很难使人仅从地名对其产生兴趣。不仅如此,其镇政府驻地在一个名叫“虎狼沟”的沟口,怯懦者闻之,往往会却步。其实“洪水”也是一方源远鸾集、桃红龙舞、流长人旺的宜居之地。

洪水虎狼沟多丹霞地貌,“虎狼”乃蒙语“乌兰”音译,乌兰是红色的意思,故大明时又称“红水堡”,后因多洪涝灾害而得名,民国时置洪水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旧制,千禧龙年撤乡设镇。洪水镇位于乐都区境东南的湟水河南岸,镇政府驻地南依祁连山支脉拉脊山。明嘉靖年间,在洪水就修筑过虎狼沟堡、双塔堡、阿鸾堡和洪(红)水堡,修堡之多,远远大于其他乡镇,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山大沟深,解放青海时,赵海峰部兵分三路中的一路,就是从洪水的虎狼沟进驻乐都的。

如今,漫步在错落有致的田间小道上,“阡陌纵横、山水交融”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文脉绵长鸾凤集

洪水镇文化遗址丰富,有后山等17处,从“双二东坪遗址”散布的大量杂骨、陶片、石器来看,这里演绎过以马厂、辛店文化类型为主的史前文明。历史人文资源也很丰厚,双塔营村西的姜湾村有“仰望清空如一线,俯视崖石百丈悬。嵯峨山岩隐殿阁,翠岫列峰锁云烟”的明代万历年间石沟寺,清本土知名诗人吴栻在该寺读书时,曾留下佳作《募画石沟寺序》,清代该村还出过张敦、张世霞两名贡生,曾任甘陕县训导。

洪水下王家村有一棵枝繁叶茂、五人无法环抱的古槐。据检测,该树树龄有512年。还有保存完好的13孔同治避乱窑洞。村里的完全小学,依包梁文字辨识始建于1863年,曾改称“五七”学校,培育出过县教育局局长、市文化局局长和大学教授。

另据清《碾伯所志》记载,洪水堡东的阿鸾堡全称“阿蛮集鸾堡”,该堡大明洪武一朝由元朝蒙古族归将失喇小旗及阿吉总旗驻防,阿土司因地名而得姓氏。阿鸾堡由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下街五村组成,该堡核心地带的南山因酷似笔架,被山下的文人墨客称为笔架山。山下清朝出道光贡生宁兆彦、咸丰贡生郭世衍、光绪贡生马良凯,以及诰授阴阳学郭肃仪等。

值得一提的是,马良凯先生在康梁变法图强的影响下,于1896年在阿鸾堡西街文昌阁开办私塾教学,并留有遗训:旷观千古,须将千古仔细观,积善者余庆,那管他大煞小煞中煞;更上一层,莫把一层重楼上,分明兮远眺,再望我前生今生后生。

在前贤的激励下,1948年阿鸾开明绅士郭继焕、李宗岗等人捐旱地15亩,号召堡民集资、出工,建成正规的阿鸾堡公立完全小学。新中国成立后阿鸾学校虽几易其名,但是其尊师重教的传统历久弥新,“笔架山下桃李争艳,湟水河畔耕读齐传”就是其真实的写照。

2015年,阿鸾儒商学子还慷慨捐资,在阿鸾学校成立“笔架山书院”。更令人欣慰的是,乐都区现有国家级文艺家会员10人,而洪水镇阿西一村就占到了30%。笔者在七律《癸卯登阿鸾笔架山》中感慨:“笔架囚龙昨日事,今朝鸾凤展翅来。”

龙舞灯灿樱桃红

洪水镇近年名声鹊起,不是因为地理人文、也不是因为鸾凤云集,而是虎狼沟下王家古槐树周围的能人群策群力,弘扬了“火龙舞”传统民俗文化,修建了李家壕休闲山庄,打造了乡村旅游经济。

“火龙舞”源流可追溯到远古羌人时代,先民当时舞火龙是想表达对火神的尊崇和对神农炎帝的爱戴,后来演变为百姓祈求平安、庆祝丰收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洪水虎狼沟下王家、马家营、李家壕、石岭子四村,在100多年前就有耍火龙舞的习俗。

进入21世纪后,每年小年夜前后,洪水镇就号召虎狼沟各村,在巷道悬挂各类花灯,在广场及长廊等集中点亮多盏彩灯,营造浓郁的新春氛围。正月十四到十六傍晚,马家营、李家壕、下王家三村依次扎制火龙举办“火把节”。

“火龙舞”活动因为在夜间进行,场地以高山为主,道路蜿蜒盘旋,所以气势恢宏,有“人在火中舞,龙在天上飞”的壮观景象。2009年,“洪水火龙舞”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参与该项活动的人数已达2000多人,每年参观的游客已超过3万人次。

为了与正月虎狼沟“火龙舞”民俗文化旅游、端午节姜湾村石沟寺“花儿会”配套,洪水镇又引入资金,在李家壕村修建了一座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休闲山庄:山庄青砖碧瓦、花红草绿,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采摘等为一体,山庄后方山顶,有一块樱桃种植基地,年产樱桃5万斤左右,每年春夏樱桃花开、果红时,慕名而来的游客和食客,流连忘返,被乡村的静美所吸引。

坪上柳碧人气旺

20世纪70年代中期,洪水人民公社曾组织阿鸾、店子、姜湾三个民兵连,高举学大寨旗帜,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洪水坪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曾为乐都建设出一个学大寨的样板工程:洪水坪。洪水坪有近133公顷的可耕地,为改革开放后的店子、马家营、河西三村粮食的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2007年,洪水镇根据易地搬迁规划,将坐落在洪水镇偏远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原马厂村、郭家庄村、马家岭村、袁家庄村华家岭社,搬迁到洪水坪居住。市县镇村四级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加强洪水坪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硬化村庄道路、解决群众生活用电、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小学修建,并实施新农村项目建设。

“青山廓外斜,绿树村边合。”昔日山沟里的贫困村实现了到魅力新村的蜕变,洪水坪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风貌,不时有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洪水坪新农村建设成功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镇党委、政府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的原则,加快实施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巩固,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并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又接纳建设了中坝乡和李家乡洪水坪安置点,三个安置点前后共安置住户842户,人口2743人。

如今,坪上绿柳成荫、屋舍成行、温棚成排。更鼓舞人心的是,海东碧翠园种植合作社投资新建了洪水坪小游园。笔者造访时,人工湖中,白鹅绕绿洲,红荷染碧波;人工湖畔,孔雀正开屏,花树发新枝。

古槐灯映火龙舞,文脉绵长鸾凤集。柳绿桃红洪水远,三乡携手赋新诗。洪水镇耕地面积广阔,是标准的以农为本的乡镇,2022年,又扎实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广阳光温棚、花卉种植,大力打造露天蔬菜品牌,积极发展猪、牛、羊育肥基地,并结合109国道拓宽工程,进一步优化村容村貌。

站在洪水坪上,鸟瞰洪中公路和109国道贯穿全境的洪水镇,星罗棋布的白墙红瓦小楼房,在两川翠绿及金黄色油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秀美,相信洪水的明天会更美好。

--> 2023-07-18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8894.html 1 洪水:鸾集龙舞人旺的乐都新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