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日系车的考验:如何走出“灰暗时刻”

近日,有几条热度比较高的新闻均与日系车企有关。一是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数据纷纷揭晓,日系品牌集体下挫;二是雷克萨斯中国高管被曝卷入受贿风波,涉案总额高达10亿日元(约5000万元人民币);三是丰田宣布固态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驶1200公里。前两条算是负面,后一条相对积极,但都处于一个大背景之下且有一定关联:日系汽车品牌正处在前所未有、对其挑战巨大且影响深远的“灰暗时刻”。

上半年,主流日系车企在华表现普遍不佳。丰田销量87.94万辆,同比下滑2.8%;本田销量52.97万辆,同比下滑22%;日产销量35.85万辆,同比下滑24.4%;马自达销量3.22万辆,同比下滑49.4%。

上述销量大多来自经济型车。相比较而言,日系高端车型在中国市场更是明显受困。丰田旗下雷克萨斯是其中的“一哥”,2013年到2021年是其在中国最风光的时候,年销量稳步上升,终端成交均价远高于同级其他车型。到了2022年,雷克萨斯销量增长戛然而止,出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下滑,仅18.4万辆,同比降幅达16%。2023年,这种向下趋势愈发明显,1月至5月雷克萨斯进口车销量仅5.41万辆,同比降幅24%。紧要关头,高管受贿风波又突如其来,势必为其雪上加霜。本田旗下讴歌因内饰粗糙、价格偏高、燃油经济性较差广受诟病,2023年初被迫退出中国市场。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2022年在华销量仅6000多辆,如今月销量也就寥寥几百辆,很多人认为其恐怕难逃退市命运。

曾经,日系汽车品牌以中看耐用、省油经济的产品口碑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在全球市场,日系车常年霸榜“销量最大车系”,市占率超过1/4。这种在燃油车时代成就的霸主地位和强话语权,使其长期沉浸在自身辉煌里难以走出来,甚至平添了几分固步自封、轻视消费者需求乃至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底气”。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之际,日系车企普遍投入不足、决心不够、动作迟缓、押错赛道。在一些中日合资车企,日方过于强势自大,面对市场上用户对产品推陈出新的需求迟迟不做响应。随着中国品牌整体实力的逐步提升,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甚至是一些海外市场渐失光环。当科技感与智能化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时候,相对保守的日系车,开始被年轻一代消费者所忽视、淡忘。近年频繁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事故纠纷等,也让一部分用户群体对日系车产生失望,核心口碑急剧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制造层面,近年来,日本汽车企业或汽车供应商为追求不当利益多次曝出造假丑闻,让享誉全球的“日本制造”跌下神坛,“匠人精神”的神话屡被打破。高田安全气囊门事件、三菱汽车油耗数据造假、神户制钢所检测数据造假、东丽公司质检数据造假、斯巴鲁排放数据造假、日产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等,以及今年5月发生的大发汽车碰撞测试造假、日立安斯泰莫质检造假等,令日本汽车制造业不断蒙羞、声誉受损。此外,在终端销售层面,一系列不规范行为也引发消费者一再不满。2019年,丰田中国曾因在江苏地区销售雷克萨斯品牌车型时涉嫌价格垄断,受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可是此后,在全国很多地区,雷克萨斯品牌排队提车、提前提车加钱、强迫消费者增购装潢套装等情况仍屡见不鲜,引发重重抱怨。出现类似情况的不仅是雷克萨斯品牌。比如,据网友爆料,在一些地区,丰田埃尔法也需加价才能提车,加价幅度近20万元。上述种种,充分暴露了目前一些日系车企在经营理念方面的急功近利,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百出。相关不规范行为也得到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据消息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将就日系车企高端车型加价销售问题开展调查。

说完前面两条新闻再看第三条。事实上,这并不是丰田首次在固态电池方面进行表态。此前丰田也曾多次透露相关领域研发进展,甚至公布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节点,但不断延迟、屡屡跳票。

霸主地位摇摇欲坠,丰田等日系车企急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大步飞跃与快速赶超,合情合理、无可厚非。日系车企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毋庸置疑、不容小觑,不过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前景与路径仍不清晰,成本问题依旧是绊脚石,能否靠其实现翻盘逆袭,还有待观察。更何况,发力该技术的,也不止丰田一家。

总之,对于日系车企来说,走出当下的“灰暗时刻”,要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中国汽车报》)

--> 2023-07-20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8992.html 1 日系车的考验:如何走出“灰暗时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