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行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如丝带般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一排排行道树如土族阿姑一样热情地迎接八方来客。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8元,增长4.9%;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8元,增长5.99%。2023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21元,增长5.8%以上,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68元,增长9%以上。
奋斗不怠,成果丰硕。近年来,互助县聚力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提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全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土乡大地徐徐展开……
打造乡村振兴的“互助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前进方向。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互助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乡村振兴不但要规划好,还要落实好。如何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互助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坚持重大决策亲自研究、重大事项亲自安排、重点任务亲自调度,带动各级各部门把工作重心和资源力量集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自2019年互助县脱贫摘帽后, 互助县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国土绿化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东和乡麻吉村、威远镇卓扎滩村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试点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示范引领效益日益明显。
在互助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中,五十镇班彦村是一个样板。2016年,世代居住在山上的129户484人搬迁到了山下的公路旁,班彦村的脱贫攻坚自此驶入快车道。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专门来到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搬出大山、摘掉贫困帽子的班彦村儿女,集思广益、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发展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产业旺、经济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如今,班彦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里通上了柏油路。土墙换成了砖墙,还铺设了污水管网,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生活确实好,村里水、电、气、网、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班彦村村民吕志梅说。
同吕志梅家一样,如今,班彦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精气神更足了,曾经的沧桑巨变为满满的幸福。
班彦村通过打造“红色+感恩+幸福”的党建品牌,以红色教育、党员干部培训、青少年科普教育、农业观光、花卉销售、餐饮、观赏、游乐、摄影、采摘等为内容,打造出区域范围内特色鲜明的,集吃、住、游、购、休、学、情、奇等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型民族特色旅游村落,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庄不仅成为众多游客的必打卡地,也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去年,班彦村年人均收入达1.31万余元,2017年至2022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累计达186.9万元。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青海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班彦村接连获得多项荣誉。
新时代,新使命。互助县以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起点,依托全省农业大县、生态大县、旅游资源大县、人口大县的资源优势和东西部协作平台优势,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1万户农户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在土乡大地勾画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培育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品一杯八宝盖碗茶,住一晚山景民宿,吃一顿美味农家菜……夏日里,位于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的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渐渐热闹起来,许多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别样乡村风情。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19日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率先取消门票以来,生态文化景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与生机。
景区里雅致的青砖路、茅草屋、古窑洞散发着河湟地区古村落的浓郁气息,绿水青山、麦田菜地展现着田园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曲径通幽处,人行栈道中,扑鼻的花香、古朴的木屋、大红的灯笼,古朴与现代风格相互交融,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是被网络视频吸引过来的。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破败不堪的落后村庄。这儿景色真的太美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带着家人来这里好好体验一番。”坐在遮阳伞下,一名西宁游客说。
“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双休日日均游客达到4000多人次。景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灵净小院、乡村民宿项目,设置了文创室、亲子厨房,还有乡村酒吧等功能服务区,满足更多游客的住宿需求。我们将继续加大农文旅融合度、继续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油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董事长任臣义说。
自建成至今,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始终秉持“发展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群众”的理念,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新产品,为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引来了大量游客,带动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富裕路。这也是互助县探索文化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之路的一个有益尝试。
如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互助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何做好旅游巩固脱贫带动百姓致富?
互助县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调结构、稳增长、富百姓的重要抓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22年,互助县深挖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以“五张名片”引领“五个示范区”建设的思路,依托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十大产业基地,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35亿元,持续培育壮大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土族盘绣等带动能力强、增收效益明显的乡村振兴产业。全力推进青稞酒产业振兴,青稞酒小镇成功入围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土族盘绣销售额达2278万元,增长10.5%,并成功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多元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麻吉油嘴湾、威远卓扎滩等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据统计,2022年互助县累计接待游客29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
盛夏时节,进入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停车场内来自省内外的私家车辆和旅游大巴络绎不绝,顺着层次分明的绿化带走向景区深处,冬日的滑冰场变成了夏日的网红桥;顺着栈道走去,只见游客穿梭于儿童乐园,玩得不亦乐乎……
游客们之所以慕名到此,一方面是因为交通便捷,可以实现“快旅慢游”;另一方面则是这里的配套设施趋于完善,可以满足吃、喝、玩、乐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卓扎滩村距离互助县城6公里,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依托村里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等,因地制宜开发农业观光型、绿色生态型、休闲体验型等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从昔日的砂石厂到今天的网红景区,从破坏生态到保护生态,并且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村民们对以后的发展满怀希望。”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一个个生态景区的打造和盈利,“乡愁”成为互助群众致富的新“引擎”。互助县鼓励更多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832”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带货、开设网店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消费扶贫金额2.45亿元。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1万户农户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培育特色产业,已成为互助县“选得准、靠得住、落得实”的优势产业之一,并成为互助县乡村振兴路上的经济增长点。
“塑形”“铸魂”深化乡村治理
春风化雨时,花开遍地香。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走进互助县林川乡尕寺加村,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小超市释放大能量。近年来,林川乡党委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在尕寺加村创办了海东市第一家“爱心公益超市”,以“积分制+爱心超市”的工作方法,提升乡村治理的宽度和广度,让群众得到实惠,大大改观了群众的精神面貌,真正实现了让新风良俗“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群众积分“能增值”,撬动乡村治理实现“蝶变”。
“你看,现在大家参与打扫卫生这样的活动都很积极,这一切都得益于积分制。”尕寺加村党支部书记蔡延周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积分”在尕寺加村爱心公益超市是特殊的“流动货币”。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通过积分在这里兑换生活用品。自2018年8月以来,超市就迎来了众多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开门红。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离不开乡村干部的真抓、真干、真帮扶,还有“爱心超市”的内在推动,将爱心积分标准与党员管理、移风易俗、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各项工作相结合,通过“正向+反向”积分行动、“典型带动促提升”行动、“宣传引导造氛围”行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热情与参与度,弘扬社会正气,引领村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说起尕寺加村的人居环境变化,党支部书记蔡延周说:“近年来,我们村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的同时,也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者主要是实施村里的硬件设施建设,后者是对村里的私搭乱建、垃圾乱丢等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从基础设施到环境卫生,从面子到“里子”,尕寺加村实现了新变化。尕寺加村环境的完美蜕变成为互助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净美互助”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2021年以来,互助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净美互助”行动,统筹推进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居住条件改善等重点工作,提档升级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运处置体系,努力营造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互助县还精心编制互助县塘川镇双树村等35个村庄规划,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村一品”差异化打造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张家村等14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稳步推进互助县东沟乡美丽城镇、2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整村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000户,科学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500座,基本建成互助县威远镇红嘴尔村等6个村污水管网项目,持续完善乡村人畜饮水、村道硬化、电力保障、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户用卫生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进展顺利,真抓实干,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留住了美丽乡愁。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作为全国首批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如今,互助县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波澜壮阔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