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小赤松茸 撑起“致富伞”

□本报实习记者 朵玉雪

微风习习,乡间夏日的清风掠过衣袖,一路驱车来到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走近排列有序的高温大棚,一股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一簇簇胖墩墩的赤松茸破土而出,酒红色的小菌盖、嫩白的菌颈格外抢眼,村民们手提箩筐,沉浸在采摘赤松茸的喜悦中……

记者了解到,今年雨润镇汉庄村共种植6.7公顷赤松茸。为加快发展食用菌特色种植,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乐都区农业农村局主动引进浙江种植户,与雨润镇政府对接协调,帮助海东市乐都区源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雨润镇汉庄村流转土地6.7公顷,由乐都区源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400多万元,于2003年3月建成了乐都区首个百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建有钢架拱棚68栋,并配套安装了遮阳网和喷灌等设备。

“我们从四月份开始种植,菌丝生长萌发大概40天到50天之间就可以采摘了,温度在13度到20度时出菇。”正在指导工人采摘的合作社负责人赵英生告诉记者。

已有7年种植经验的赵英生是浙江省温州市人,他告诉记者,之前在浙江种植赤松茸因为反季原因,与四川省、云南省等外地种植的赤松茸产生冲突,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如今,来到乐都区雨润镇,气候和温度更适宜,采摘期可以维持在3个月左右。

赤松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具有菌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今年的赤松茸大概能产1000斤左右,按等级1斤可以卖到10元至30元不等。”赵英生的语气明显带着自信。

脚底下踩踏着湿润的土壤,来到一处大棚内,棚外一筐筐赤松茸早已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在这个基地采收赤松茸,不出村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一天还有1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有3000元呢。”村民刘梅高兴地说。

赤松茸的种植,不仅解决了村里土地荒置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为加速乡村振兴开了一扇窗。

近年来,雨润镇坚持把培育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今年刚开始种植赤松茸,有了农业局的扶持,明年将会扩大种植面积,要达到400个棚。”合作社另外一位负责人潘善贵告诉记者,赤松茸采收期较长,产量高,这样一来,既能让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也能让周边农户、合作社获得最大利益。

对于雨润镇汉庄村而言,赤松茸种植不仅是乡村振兴路上发展特色农业的一次突破,也是增收致富路上的一次尝试。

近年来,乐都区为改变种植产业单一现状,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了乐都区食用菌特色产业基地,建成集食用菌产业的产、供、销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以其先进的种植技术、超前的管理理念、大规模的产出,促进地区种植业发展,通过给农户地租、分红,让当地的闲置土地发挥经济效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乐都区农业工作以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示范区为目标,通过项目扶持、企业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区高店、高庙、雨润等6个乡镇,种植品种以平菇、熊掌菇、赤松茸、榆黄蘑等为主,生产规模达到20公顷,年总产量800吨左右。

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马国业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食用菌产业化,引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为百姓提供务工机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新发展。不断加强食用菌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为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 2023-07-21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9075.html 1 小小赤松茸 撑起“致富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