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华
上半年,海东市累计接待游客794.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亿元;
开展“百龙千狮闹新春”河湟传统社火展演活动,全市6个县区集中展示河湟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演职人员达8000多人,观众达15万人,网上点击量达800余万人次;
举办第五届“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集中开展迎新春文艺晚会、年货大集及网红直播带货、文艺展演、非遗展示、民俗体验、书画展览、美食推介、体育竞技等各项文化惠民活动309场次,群众参与达813.4万人次,其中线下参与120.7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达692.7万人次;
……
这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一件件亮眼的文化大事折射出一个事实:海东市逐步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蓄力增能,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出台《海东市2023年旅行社招徕游客奖励办法》,为9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132万元;各大景区、星级饭店纷纷推出优惠措施,全市所有A级景区向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消防人员、武警战士推出免门票政策;对江苏省无锡市旅客一律凭身份证免收门票;星级饭店进行7.5折或8折住宿价格优惠措施……
今年,海东市推出了很多旅游优惠政策,既有老政策的延续,也有新政策的出台。在诸多利好政策的扶持和保障下,海东的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海东市立足文旅消费市场回暖节点,充分挖掘文旅市场潜力,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推出文旅惠民政策,加快促进文旅消费全面复苏,文旅市场人气火爆。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也对旅游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
旅游是身心的感受,而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今天,游客沿着文化的脉络去领略海东的魅力。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海东市积极与省级和国家相关部门对接,打造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调研工作,年内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大力争取海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东市体育公园、海东市全民健身中心、六县区“三馆”提升改造项目和化隆回族自治县、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城文化公园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海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项目,重点解决全市无大剧院的问题。扎实做好民和康格达景区、化隆沿黄健身步道项目的收尾工作。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海东在思考、在行动。(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今年以来,海东市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将生态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把潜在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谋划推动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文旅融合能“增值”,真正让海东成为八方来客“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文化圣地、旅游胜地、康养天堂。
以“畅游万象海东”为主题,海东市分别在无锡市、甘肃省兰州市举办海东文旅专场推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万象海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2023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智力运动公开赛,推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杯”青海省第十八届农牧民男子篮球赛、各县区篮球比赛、三级篮球裁判员培训、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赛事活动;举办海东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全面展示了“健康海东”新风貌。积极筹备举办第一届全国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推进海东市康养资源整合,打造海东高原康养产业新名片。
在今年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期间,海东市更新海东文旅形象标识、宣传口号和宣传视频,创新打造“万象海东”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丰富品牌内涵,讲好海东故事,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百名文旅达人、百个海东故事、百件文创产品、百个网红打卡地“四个一百”行动,推动“万象海东”传得更远、传得更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吸引更多人到海东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持续擦亮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强力打造海东文化旅游新品牌。
与此同时,海东市把全域当作一个整体、一盘大棋来规划,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海东市加快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景区打造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特色民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个意见、四个计划”,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精准化“绘圈”、一体化“布面”,形成“点线圈面”无缝衔接、全域共建、全面覆盖的文旅发展空间形态,着力构建海东文旅融合新格局。
海东,是一座被时光雕琢的文化之城,彩陶汇成河流,史前文明的脉络贯通金色谷地,幻化为河湟文明最早的印记,连结起文明的源头。河湟的源头活水,造就了海东的前世今生;包容好客的海东,敞开了更加宽阔的胸怀。
为深入分析游客“为啥来、从哪来、和谁来、怎么来、会不会再来”等问题,海东市全链条推进业态、产品、服务创新,做好“无中生有”的挖掘文章、古为今用的转化文章、改造育新的重塑文章,黄河风情、河湟人文、乡村生态多线路并进,文旅、餐饮、住宿多行业融入,管理、服务、监督多部门共管,打造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把更多的“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将“流量”变为“留量”,让游客离开海东时恋恋不舍,想起海东时念念不忘,切实增强海东旅游产业新动能。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而这也是海东市文化和旅游业一直努力的方向,期待八方游客来海东慢享人间烟火,寻找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