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璐 郝志臻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
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浪塘山,放眼望去,这里的山川田园、山脊沟谷间披上了绿装,与从前相比,恍如换了人间。
浪塘山绿化项目是民和县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其中一项重点内容,总投资5569万元,总规模达4866.67公顷。该项目在民和县峡门镇、川口镇、巴州镇、马场垣乡、古鄯镇、满坪林场等17个乡镇、1个林场栽植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山杏等苗木514.5万株,目前树木都已经栽种完成,由项目方进行前期维护,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
“达到成林标准后,这片林地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为保护全省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民和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站站长朱军虎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提高造林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能达到防止土壤肥力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作用,可以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造林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在造林过程中,民和县优先选用了本县苗木,解决了当地苗木出圃难的问题,增加了造林区群众收入,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从木到林,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植树造林方面民和县一直在行动。
沿着川官公路行驶,沿路两边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古鄯镇和西沟乡交界的脑山地区,松树、柏树、杉树各种树木密密麻麻分布在大山中,葱葱郁郁,苍翠欲滴,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蓝天白云下,交相辉映。一阵风吹来,绿浪一层一层地翻涌,汇成一幅天然的水彩画。这是民和县于2017年陆续种植的林地,目前已经通过了前期的生长期并交付相关乡镇进行维护。
朱军虎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山坡说:“过去,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任何植被,连野草都不常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经过前些年的植树,才形成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绿意。”
天空湛蓝清新,大地遍染绿色……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近年来,民和县林草局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打造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数据显示,2022年,民和县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土绿化目标任务0.92万公顷,其中工程造林0.78万公顷、森林抚育0.13万公顷。以湟水河流域南北两山坡面、矿区矿坑复绿及乡镇山体为重点区域,组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完成植树造林729公顷,栽植苗木103.15万株,18.1万人次参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投身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群众,民和县始终在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让群众的生活通过生态绿直达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