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雨 摄影报道
在消费领域,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信用是沟通交流、交易买卖的“硬通货”,诚信缺失是消费者最深恶痛绝的问题之一。反之,只有重视企业信用、打造企业信用、提升企业信用,践行“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信用让消费更放心”理念,督促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才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和保证。
近日,第24届青洽会“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西宁论坛在西宁市召开。论坛上,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党校、西宁市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围绕“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信用赋能”“共建共享信用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数字时代与信用赋能”三大主题进行分享。论坛中,企业信用同盟宣告成立,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正式发布。
随着国内发展阶段与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扩大内需不仅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路径,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制约内需持续扩大的诸多因素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果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对内需规模具有决定性影响。
通过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与质量,以确保消费者所购产品的质量为根本,从源头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确保制度体系的全面性,强化制度建设,准确覆盖不同类型的消费问题,从制度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后,以优化监管体系为保障,从过程上保护消费者权益,针对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的弱势地位,优化监管体系、增强监管能力、从整个消费过程来全方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持续释放市民的消费需求。
会议强调信用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坚持党对信用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法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针对企业,要综合运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手段,推动经营主体更加守信重信;要进一步拓展信用领域制度型开放,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健全信用规则,打造“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信用共治格局;要持续强化信用赋能,奋力开创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
论坛上,中国联通、中国一汽、京东方等11家企业发起成立的全国性企业信用自律组织——企业信用同盟宣告成立,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将秉承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自愿加入、协同共治的原则,发挥政企连接、信用服务、示范引领、共治共享、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作用,成为助力内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平台。
论坛在最后公布了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信用水平小幅波动,但总体持续上升,市场秩序稳中向好,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恢复,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愿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