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喜看丰收粮满仓

图为西沟乡大滩村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7月中旬以来,海东市进入了夏收的农忙模式。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大滩村的麦田中,一阵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麦子成熟的清香。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奔跑”在金色的麦田中,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等步骤一气呵成,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望着颗粒归仓的小麦,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收割小麦方便多了,联合收割机进地几个来回,就全部收干净了,省时又省力。”大滩村村民冶存青说,在今天收割的这片区域他有不到15亩的耕地,以前这一片都是坡地,而且没有田间道路,人和车行走都非常困难,不少人因为路难走,把自家耕地都撂荒了。

如今,走在这片麦田里,土地平整,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摇曳生辉,田间道路畅通无阻。这些变化得益于2022年民和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高标准农田办公室主任李占才告诉记者,民和县的部分耕地为缓坡耕地且相应的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导致部分耕地面临撂荒。“我们的耕地全为旱地,耕作方式为最传统的人、畜耕作模式,农业基础十分薄弱,耕地产出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田间道路不配套,农田防护不到位,严重限制农业生产,急需解决。”李占才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民和县内的坡耕地平整为水平条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提高了耕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农田抗旱能力,保障了农业生产。

记者了解到,2022年,民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4514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2000公顷,项目区涉及巴州镇、西沟乡等9个乡镇21个行政村,于去年年底基本完工,没有影响今年的春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响应国家的政策,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乡村振兴赋能。”李占才说。

即将迎来丰收的还有总堡乡的80公顷黄豆、玉米套种田。

对于地处半浅山川水地区的总堡乡来说,除了2000公顷耕地,几乎没什么明显的优势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总堡乡把发展的眼光落在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种植效益上。

“2022年,为积极响应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广‘玉米黄豆复合种植’的精神,乡党委政府在经过前期调研考察后,决定在总堡村推广试种‘玉米黄豆’套田80公顷,玉米亩产达870公斤,黄豆达700公斤,比玉米单独种植每亩可增收700元。”总堡乡副乡长马素珍告诉记者,2023年,总堡乡在高标准农田等旱地扩大种植面积,流转土地210.6公顷,全部用来种植玉米、黄豆,预计9月初就会迎来收获。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8月,在乐都区洪水镇大寨子村的麦田里,春小麦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当地农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抢收小麦,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麦田中来回穿梭,一垄垄成熟的小麦被扎成捆、堆起垛、收满仓。

“从7月20日起,我们就开始收小麦了,今年的收成总体来说还不错,大概每亩地收成在350公斤到400公斤。”大寨子村村委会主任程红军说,今年洪水镇组织农业技术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植,小麦长势比去年更好了。

为保障今年夏收工作顺利完成,洪水镇早谋划、早预告、早准备,根据小麦、油菜种植分布、成熟程度情况,科学调度,成熟一块、收割一块,适时早收、突击抢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同时,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突发天气防范,做好群众夏收的“服务员”,各村落实好属地监管责任,对外来的收割机、旋耕机等大型机械是否挂牌、年检、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等进行检查,与农机操作员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确保夏收期间农机安全运行。

“7月15日以来,乐都区川水地区1000公顷的春小麦进入了收获期,到目前为止,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在此期间,我们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做好农技服务。”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洪芳说,下一步,技术人员将根据不同农作物的不同收获期,加快收获晾晒,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以来,海东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头等大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今年,海东市完成播种21.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3万公顷、油料作物4.96万公顷、蔬菜2.06万公顷、其他1.13万公顷。

目前,全市已全面启动夏收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收割小麦及冬油菜1933.33公顷。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组织农机跨县区作业,降低机收损耗,成熟一片收获一片,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充分利用低位灌区的光热条件,进一步扩大粮食、蔬菜、饲草的复种面积,提高耕地产出效益和利用率。

--> 2023-08-08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9825.html 1 喜看丰收粮满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