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 如何守好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 谭谟晓 兰天鸣 颜之宏

一公司法人代表被骗子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诈骗430万元,某单位一工作人员被“假领导”诈骗近98万元……近期,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引发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度,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然而,仍有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不断翻新手段实施诈骗,让受害人蒙受损失,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

冒充身份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刷单返利类等诈骗高发

前段时间,南方某地一市民接到自称是某公安局“王警官”的电话,称其涉嫌一起洗钱案件。为博取信任,对方还以视频通话方式向其展示“自己”身着警服以及“公安局”内部环境的画面。就在这位市民准备转账至所谓“安全账户”时,警方接到预警信息及时进行阻止。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情况。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当前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最新技术,通过恶意剪辑、换脸变声、搭建虚假‘镜头环境’等手段,伪造视频内容,混淆视听,诱骗受害人上当。”奇安信集团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说。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消息,当前,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熟人以及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等10种类型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占发案的近80%。

——冒充身份类诈骗突出。

犯罪分子常常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的照片和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账号,以假冒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随后模仿领导、熟人的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之后以有事不方便出面、时间紧迫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尽快向指定账户转账。此外,客服、公检法工作人员等也是诈骗分子常常假冒的身份。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例如,受害人于某反映,被诈骗分子拉入“投资”群,看到其他人在某款APP投资获利,便下载了该APP。看到小额投资都成功盈利并顺利提现,于某继续投资了数百万元,不久后发现余额无法提现并被对方拉黑,才知被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类诈骗通常以网络兼职刷单为名,诱导受害人预先垫资,并以事后结算款项为由,最终骗取更多笔垫资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为军说,刷单返利类诈骗已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

诈骗为何屡屡得逞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有关部门深入摸排、重拳出击。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2022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开展多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区域会战,共打掉犯罪窝点5100余个。

高压之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何屡禁不绝?

首先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受害群体分析更加精准。记者进入一个所谓“机器人群”,在相关界面中输入自己的电话号码后,弹出QQ号、微博账号地址等个人信息。获取完整信息,仅需支付价格约等于1元至10元不等的虚拟币。

办案人员表示,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的根源。网络黑客会把非法获取的金融、旅游、求职平台的个人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专门的数据库并不断更新。诈骗人员得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数据对诈骗对象进行人物画像,实施精准诈骗。

同时,电信网络诈骗分工日益精细化,“黑灰产”推波助澜。记者调查发现,在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寄生着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商家”,通过辅助犯罪获利。

“一些组织和个人专门为诈骗集团提供买卖电话卡和物联网卡、推广引流、技术开发、转账洗钱等服务,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和防范打击难度。”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洪恒亮说。

此外,诈骗人员跨境作案,手法日趋高科技化。“随着国内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诈骗人员把窝点转移至境外,使用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新型‘简易组网GOIP’设备,操控境内手机拨打诈骗电话,具有很强的伪装性,老百姓很难分辨。同时,也给执法取证等带来巨大挑战。”一名办案人员表示。

强化事先预防和协同治理

受访人士表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不能仅依靠事后打击,必须强化预警防范和源头管控,提升优化技术防范手段,加强国际合作,不断铲除“黑灰产”土壤,斩断犯罪链条。

“您好,我是上海市反诈中心民警,您刚刚可能接到一个疑似电信网络诈骗的电话,现在对您进行预警提示……”在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正在进行预警劝阻。

“我们通过搭建预警数据模型,有效监测疑似电信网络诈骗电话和短信,并针对低危、中危、高危潜在被害人采取分级、分类联动劝阻。”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九支队情报综合大队副大队长朱光耀说。

反诈工作不仅在前端劝阻上下功夫,还要在后端资金止付止损机制上有所建树。“接到报警后,我们会立即启动资金紧急查询止付工作机制,对涉案资金封堵拦截,快速冻结资金。”洪恒亮说。

专家表示,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是环环相扣的犯罪链条,立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才能不断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App全链条治理,持续推进针对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等的“断卡行动”;中国人民银行深入开展涉诈“资金链”治理;公安部集中捣毁一大批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支撑服务的犯罪团伙,依法严惩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回流人员和从事各类“黑灰产”的犯罪嫌疑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治理是‘攻防对抗’关系。”刘为军说,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动反制技术的研发应用,通过抢占技术高地来挤压犯罪空间。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繁多,公众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平安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颜恒说,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时,要多方求证核实,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 2023-08-10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9939.html 1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 如何守好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