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志臻 摄影报道
“大娘,您绣这一双鞋垫要多久啊?”
“我年纪大了,都是每天抽空绣一绣,也就一两天一双。”
……
初秋时节,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马莲滩村,村口的大树下、巷道里,随处可见村里的妇女三五成群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手里绣着绣品。
走近一看,绣娘们手中的绣品并不是近年来海东常见的青绣,而是裰绣。这是一种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书写”文化的传统绣技。
“我们刚到村上的时候,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绣好的被单、沙发垫等,图案精美、色彩丰富,刚开始还以为是买的,仔细询问后才得知这些竟然都是村上的妇女自己绣的,当时我们就想把它推广出去。”马莲滩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应龙表示,村里的裰绣作品技艺精湛、技法娴熟、有历史传承,熟练掌握技术的妇女较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作品,具备较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上妇女的裰绣技术。2021年7月,马莲滩村举办了裰绣技能比赛,村里的妇女纷纷报名参加,一展技艺。大家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切磋技术,并和驻村工作队展开“如何发展裰绣小产业”的讨论。
“我感觉我们现在绣的花样有点少,可以尝试绣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图案。”“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有把刺绣绣在包上之类的,我们也可以试试做做其他类型的东西。”“我觉得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绣,配色啥的也好商量。”
你一言我一语,一场简单的交流比赛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村上的妇女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过去,村里的绣品图案多以富贵牡丹、松鹤延年传统图案为主,缺乏现代元素,成品也只有被单和鞋垫,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不仅要琢磨新的刺绣图案,还要做出更多类型的产品。
方向既定,说干就干。驻村工作队自掏腰包5000元,买来白布、图案、针线等用品,并在网上寻找适合刺绣的新图案,鼓励留守妇女们改良、创作。
绘图、配色、刺绣、成品制作,很快村上的妇女都行动起来了。“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我们拿到了帮扶单位推广,没想到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快就销售一空,还有不少人打听想订做。”驻村工作队队员王俭锋告诉记者, 产品的脱销让妇女在挣到钱的同时也建立了大家的自信心,决心将裰绣小产业继续发展下去。很快大家又购买了2000多元的相框、摆件框等,准备做一下摆件出售。
“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我一直在家里,平时闲下来也就是玩玩手机,刷刷抖音,从来没想过这个刺绣也能赚钱,自从马书记他们给我们找了这个赚钱的路子后,大家经常坐在一起绣绣花、聊聊天,感觉比以前闷在家里好多了。”拿着手中即将成型的抱枕,张映秀喜滋滋地说:“现在我们不仅绣花鸟鱼虫,还会绣动画人物哩。”
据悉,马莲滩村目前有30户脱贫户开展裰绣产业。2022年春节过后,全村正式签约订单销售,截至目前总收入为2万元,最高单人收入5600元,最低单人收入1000元。
“去年3月至6月,村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家庭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裰绣小产业带来的收入让妇女补贴了家用,解决了燃眉之急。”马应龙表示,目前因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妇女要照顾家中老人、学龄小孩不能外出务工,本地区又不能提供就业机会,故而只能待在家中没有机会创收,时间久了就自然助长懒情思想,使“等靠要”思想萌生。而裰绣小产业发展思路,正好是解决病症的一剂良药,通过帮扶单位的消费帮扶引导壮大裰绣小产业,建立只有劳动才能增收的信心,让留守妇女也有机会勤劳致富。
“现在我们的销售模式还主要是熟人间推广,销路比较单一。下一步我们计划去一些展销会上推广,并和当地的一些电商沟通带货,让小产业真正带动村民致富。”马应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