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俊
这里地处海东市乐都区南部山区,虽地势偏远,却大名鼎鼎;这里有被称为“小故宫”的瞿昙寺,有风景如画的药草天境,有以瞿昙寺花儿会为代表的多彩多姿文化。如今,随着乐化高速公路瞿昙段的开通,更是闻名遐迩,为国人瞩目,令世人惊叹。这里,便是乐都区瞿昙镇,一个集文化底蕴和秀美山水于一身的地方。
深山古刹
从乐都城区走向南山,在20公里处的山谷尽头,雪山脚下,巍然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条规矩的中轴线,一片对称的大屋檐,一座汉式的藏传佛教寺院,远远望去,层层磊磊,红墙青瓦,浑然一体,这就是名寺古刹瞿昙寺。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隆国殿落成,历时36年的营建,使瞿昙寺终成气势恢宏、声望远播的青海名刹。这些形制各异的殿堂,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其建筑风格和布局酷似北京故宫,素有青藏高原“小故宫”之称。
走进瞿昙寺,犹如走进了中国明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寺院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依次为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各殿依山就势逐层升高,两侧对称地陪衬着御碑亭、小钟鼓楼、壁画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形式各异的殿堂、石绿色装饰彩画,古朴的斗拱,为典型明代宫式建筑群,其中隆国殿是全寺最高大壮观的建筑物,建在2米多高的花岗岩台基上,整个大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高大雄伟,富丽堂皇。寺院地势高低错落,殿宇雄伟壮观,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宫式建筑群。整体布局线条分明,错落有致,落落大方,犹如一幅优美的建筑画图。
瞿昙寺文物璀璨珍奇。除了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佛像文物,还留存有许多珍贵的移动文物。如御制《永乐六年敕谕》碑,记述瞿昙寺的历史沿革。《御制金佛像》碑,为永乐十六年《皇帝敕谕》碑。《御制瞿昙寺》碑,碑阳汉文,碑阴藏文,字体秀丽,刻工亦精。洪熙元年和宣德二年御制碑,是青海境内最大的石碑,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也是研究瞿昙寺的主要文化史料。还有《皇帝敕谕》木匾,《皇帝万万岁》木匾等。
石雕文物主要是佛座和瓷物座。皮鼓卧象座,又叫象背云鼓,在隆国殿内,莲花座上俯卧一象,鞍镫笼缰俱全,身饰璎珞,负一香炉,缭绕烟云之中托一皮鼓,大象鼻衔一枝莲花,作回视状,栩栩如生。
瞿昙寺素有高原“莫高窟”之称,寺内壁画精美可谓稀世珍品。
瞿昙寺壁画也被称作画廊,又因其下面布设有排水暗道而被称为“七十二间走水厅”。壁画内容多为佛教传说故事,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有“叨利天众迎佛升天宫图”“善明菩萨在无忧无虑树下降生图”“龙王迎佛入龙宫图”“六宫娱女雾太子归宫图”等,壁画构思奇巧,层次分明,形象生动。
壁画是瞿昙寺的主要珍品,时代之早、数量之多、艺术之精,驰名中外。从金刚殿起,经大小钟鼓楼、隆国殿两旁共有51间壁画廊,布满彩色壁画。这些壁画以丰富的色彩、连环画的方式,画出了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构思巧妙,驰骋想象,贯通三界,纵横太空,画面上的山石林木、文臣武将、神佛菩萨、六王之士、龙凤神像,个个活灵活现,形神兼备,用笔细腻流畅,色彩淡雅清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技法之纯熟,形象之生动,达到高超的境界。
六月会场
瞿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的人们唱眉户、唱秦腔,是南山射箭的发祥地。家家重视文化教育,个个喜欢书法文字,出了有名的“博士村”——徐家台村。瞿昙寺花儿会更是声名远扬,成为西北地区独树一帜的群众文化品牌。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瞿昙寺脚下成了“花儿”的海洋,这里随着一年一度的庙会,将一年中歌唱“花儿”的活动推向高潮,让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河湟人过上一把瘾,等待新的年头。
在这个日子,各路游人纷纷云集到这里,游览古刹,物资交流。各行各业商人和小摊小贩乘此机会争相经商做生意,丝绸布匹、皮毛皮革、金银首饰、土特名产,五花八门、五光十色。
“哪里有庙会,哪里就有花儿会”。瞿昙寺庙会历史上就与花儿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展示着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情调。寺院依山傍水,环境开阔幽静,启迪着人们敞开歌喉,倾吐情思。庙会给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良机,特别是在过去饱受封闭、忙碌耕作、文化生活缺少的山区群众在这里一展歌喉,潇洒唱一回,从而使原始单调的庙会变为百花齐放的艺术天地,成为大展民族文化的契机。
瞿昙花儿会一般是从农历六月十三开始,从这天起赶庙会的人们,在瞿昙寺周围的山坡上、水边、树林中扎起帐篷、支起锅灶,来自本省西宁、海南、海东、海西及邻近的甘肃、宁夏等地的群众不少于五六万人,包括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在内的各族群众聚集在一起。流动的水边、密密的树林里,处处围着一圈一圈的人,男女不分,老少皆有,笛声悠悠,唢呐声声。歌手们即兴而唱,出口成章,甚至男问女答,协调一致,表情达意。
松木杆子白帐房,扎在个花儿会上;想起阿哥哭一场,请眼泪拌个拌汤。
藏族群众唱“花儿”“漫少年”更是独具魅力,令人心旷神怡。每年花儿会期间一大批“花儿”新秀,也到这里大显身手,既展示了响亮的歌喉,又用优美的音符讴歌党的好政策。
河里的鱼娃儿串连串,为啥不下个钓竿;共产党领导着奔小康,为啥不唱个少年。
是的,正是由于党的好政策,才使人民走上富裕之道,才使花儿会盛况空前。每年花儿会期间,当地文化部门还邀请省内外“花儿”名流,到这里登台献艺,将花儿会推向高潮。素有“花儿皇后”之称的著名唱家苏平多次到古刹脚下,为能歌善舞、热爱“花儿”、热爱生活的青海人民献上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花儿”。
“花儿”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劳动人民间广为流传,有洮岷“花儿”、河州“花儿”、河湟“花儿”等,唱腔曲调随着地域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它是表达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心声,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多以表达爱情题材为主,但在生活幸福美满的今天,又增加了歌唱时代与美好生活的新鲜内容。在瞿昙寺花儿会上,人们唱出的“花儿”词句优美、曲调动听,有的高亢奔放,有的悠扬婉转,有的节奏明快,有的含蓄舒展。花儿会期间的几天时间里,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近几年来,随着这里经济的不断繁荣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花儿会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的人数也大为增加。许多人不远千里,带上铺盖“安营扎寨”,来感受与领略花儿会的风采。花儿会当然也远远超出了它的原有内容,发展成为集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商品贸易、广告宣传、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体现了时代特征。然而,不可否认,歌唱“花儿”、感受“花儿”是其中最具特色、最为主要的内容,它将以十分动听的音调永远响彻在瞿昙古刹的上空……
一湾两湾过三湾,湾道里尽唱的少年;一天两天唱三天,耳朵里响给了九天。
药草天境
乐都风景名胜“南山积雪”的脚下,瞿昙古刹的上游,有一块风景迷人的地方——药草台。这里,高山深涧,溪流潺潺,茫茫森林与大野田园相间,古朴寺院与农家院落相映,山上灌木丛生,山中油菜花飘香,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花香、鸟鸣,真是人间仙境。
药草天境因山而美。药草台在南大山西边的怀抱里,这里三面环山,远处是横贯南境的南山积雪。药草台地区有一山,就是马阴山。马阴山巍峨峻拔,奇峰突起,它既是孤峰兀立,静静地护卫着药草天境,又是千山一碧,与南山的其它山峰联为一体,互为映衬,浑然一体。巍峨的山峰上,峭壁生辉,云雾缭绕,巨崖直立,怪石嶙峋。这里由于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多端,有时好端端的艳阳天,转眼间深灰色的云团包裹住山头,顿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风生水起,大雨茫茫,水急浪高。一阵工夫,又烟消云散,山林披上了滴翠的彩衣,太阳回射,一派雨过天晴、艳阳高照的风光。
马阴山脚下是茫茫林海,药草台也因这林海而美。这里的药草台林场,有东沟、西沟之分,几面大山大坡松涛阵阵,绿波翻涌,深山密林,层林尽染,在南山积雪的反衬下熠熠生辉,婀娜多姿。放眼远眺,绿海天边,每一棵树就是一朵绿色的浪花,无数的浪花组合成无边无际的林海。由于有几道山、几道弯,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背阳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森林像一团团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俨然守护着一方土地。森林之间是漫山遍野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苍白”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
与这里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同生共荣大放光彩的是水。药草泉水是这里一切生命的本源,也是药草天境的依托。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山、一林、一水构成了药草天境的完美结合。在那重山叠嶂,嶙峋起伏,漫山松柏,碧翠如滴的地方,一股清清的溪水,从东山沟深处的垭巴沟岔里,弹着叮咚叮咚的“琵琶”向西奔来,溪流潺潺,无惊无恐,顺其自然地渗透着药草台的每一片土地,有滋有味地滋润着马阴山的每一个生灵。药草泉水冬夏不枯,涓涓细流,日夜潺潺,一年四季唱着和谐悦耳的歌曲,温柔而切切地奔走,留下了欢歌笑语,育养了花草树木,使这块土地草长莺飞,百鸟争鸣,使药草天境产生了几许动感、几分抚媚、几分成熟之美。
药草台还有一寺、一家,这是药草天境的生命守望,也是药草风景的人文交汇。一寺,就是药草台寺。《西宁府志》记载:“药台在城南五十里,瞿昙寺下院也,依山临流,多产药草,因为寺名云。”寺院建有经堂、弥勒殿、三世殿、山门、菩提佛塔等,蔚为壮观,古朴典雅。坐落在西边的山坡里,引领着这里的风景。寺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寺后四季雪色,俨若银屏。南山积雪、药草清泉与之相伴,清泉溪水田园牧场,古刹村落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一家,就是农户人家。伴随着山峰、林区、寺院、溪水,牧户农家傍水而居,依水而生,隐隐约约,或隐或现,恰到好处地坐落在药草天境的空间里。袅袅炊烟,声声鸡叫,幽静中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这里许多古老的房屋,泥砌的土墙,木做的梁,红色的瓦,还有那大门上的春联手迹,体现出一种千百年形成的人文环境。近处的人家,背靠田野,门前小溪静静而过,真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那些在半山腰的人家,星星点点,又是“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写照。药草人家与山相伴,与水相随,与寺相邻,与树相连,那么纯朴、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迷人,那么令人神往。
配衬这些山、水、林、寺、家美景的是药草油菜花海。夏季的药草台,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在南山积雪和药草泉水的衬托下,油菜花沿东山、西山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一望无际的金黄显得异常斑斓,五彩缤纷,令人感叹,像一幅巨型画卷。遍地的油菜花海里点缀着少许的麦田、洋芋地,层次斑斓,恰到好处地相互交融。那一株株花,充满了万种风情,嫩绿的枝干,金黄的四朵花瓣,娇艳欲滴地站在南山板块的绿洲深处,傲视天下名草名花,独领药草天境的夏季时尚,令蝴蝶们身不由己地翩翩起舞,令蜜蜂们身临其境地低吟浅唱 。你不需要灵敏的嗅觉,就能在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嗅到油菜花清醇的芳香。都说桂花十里香,这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所蕴藏的香气何止十里,香气弥漫在湟水谷地。
药草天境里,山、林、水、寺、家,是最好的组合。南山积雪下,十里油菜花香是最佳的味道和最美的色彩。这一山、一林、一水、一寺、一家、一花,成就了药草天境的大美。
瞿昙新曲
瞿昙镇虽地处乐都南大山深处,但由于历史久远,教育突出,文化璀璨,更是由于有高原“小故宫”瞿昙寺,近几年来这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瞿昙,一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地方,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不断走出大山,走向前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徐家台村,原是一片山乡田野之地,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昔日的村庄已变成繁华的乡村都市。远远望去,一幢幢排列整齐、新颖别致的楼房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之间,显得格外美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把原来山大沟深,居住分散,有地质灾害的村庄集中搬迁,山民住进了楼房。周边新建了镇政府、学校、银行、医院等,新建的街道宽阔敞亮,四通八达。一座小城镇在南山积雪下拔地而起,一处繁华地在瞿昙古刹旁应运而生。
药草台村、朵巴营村,借助风景秀美的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瞿昙国际滑雪场、朵巴营卧龙谷景区脱颖而出,集休闲农业观光、河湟民俗文化展示、大型文体游乐活动创建、乡村旅游购物、健身、餐饮、自驾住宿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推进,使“小故宫”之地与时俱进,美名远扬。
徐家台村、新联村,依托文化教育优势,培育社会新风,提振村民精神。有“大学村”“博士村”美称的徐家台村,从这里走出了313名大学生,其中11名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
中心村、红庄村、晁家村、脑庄村、河西村等村庄,以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庄旧貌换新颜。瞿昙地区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观,显现出一派和谐、和乐、和睦、和顺的新气象、新氛围。每个村庄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人居环境和谐共治的生动实践正在其中不断上演。
瞿昙,一个昔日世外桃源之境,一片偏远深山大地,如今,不再遥远、不再寂寞。
2023年1月3日,G213乐化高速乐都至瞿昙段建成通车。G213乐化高速是青海东部城市群“三纵三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中“三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成通车将实现G6京藏高速、S204扎碾公路、G341加西公路、循隆高速和牙同高速等国省干线公路的便捷联通,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网络。这使南山远处的瞿昙与省内外、国内外互联互通。
古寺现新貌,瞿昙展新姿。大山深处斜沟村里的乐化高速在雪山之下龙飞凤舞,古刹旁边瞿昙大地的时代高歌激情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