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喜看民和城乡新变化

□本报记者 张璐 郝志臻 摄影报道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将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年、意识形态加强年、乡村振兴产业提效年、重大项目建设年“五个年”活动以及同步拓展优化政法服务、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两个专项”行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民和落地生根。

如今,2023年已经过半,民和县的“五个年”活动和“两个专项”行动进展如何?近日,记者深入民和县各地进行实地探访。

强基固本 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

基层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是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也是基层党组织展现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民和县坚持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走进民和县巴州镇麻家湾村村委会,走廊两旁悬挂着最新制作的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展板。拾级而上,台阶两旁是从中共一大到二十大的宣传板,彰示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

“前段时间,我们对村委会的所有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布置,不仅增添了许多党的各项政策,还设置了村级图书阅览室,现在不仅是村上的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党日活动学习各项政策,其他群众来村上办事时也可以了解更多党的知识和政策。”麻家湾村村委会主任罗德全说道。

麻家湾村级规范化布置只是民和县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来,民和县完成了村、社区、乡镇、机关、“两新”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布置,确定重建和维修的34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还命名9个“县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投放了电商产业园等5个“红色驿站”,在新型就业人群提供便利的同时,拉近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以前都是在路边找地方休息,自从有了红色驿站,夏天我们可以进来乘凉喝口水,累了也有休息落脚的地方,方便多了。”从事快递行业8年的申通快递负责人苏贤程告诉记者,民和县城区加上周边的乡镇大约有150多名快递员,80%以上的快递员都会来电商产业园这里完成揽件、配送等业务。虽然园区给他们提供了免费的仓库用于存储货物,但却没地方歇脚。自从有了“红色驿站”,快递员们再也不用为没地方休息而发愁了。

记者从民和县委组织部了解到,民和县将从关心关爱和政治引领入手,大力发展“红色驿站”,努力将“红色驿站”打造成为流动人员学习党建知识的“充电桩”,逐步提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认同感,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员队伍,激活新兴领域党建新活力。

全力以赴 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近年来,民和县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川垣新区“三横十纵一环”路网进一步完善,让出行更便捷、空间更合理。

“这条路原来是山城村的一条村道小路,经过规划拓宽后成为了现在老城区东西走向一条重要的辅路,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大十字路口的交通压力。”看着眼前宽阔的道路,民和县城乡建设局项目办公室主任马鹏瑞告诉记者,新修建的山城路长737米,总投资1050万元,配备自行车道、绿化、雨污水改造等项目,周边环境有了整体提升。

“这两年,民和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条件。”随着城市路网越织越密,群众好评如潮。在老城区住了20年的张月花深有感触:“以往去新区或者出城必须路过县城大十字,即使堵车也得走,现在不一样了,新修的路拐个弯一样能到新区、能出城。”

走在民和县老城区北大街的人行道上,可以看到一条双向4车道的沥青路面已经铺好,3米宽的人行道也修建一新,新设计的井盖不仅隐形而且坚固。

“这条路原本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路面全是水,道路两旁的大树也遮挡了阳光。”市民邓忠梅说,现在这条路从里到外重新修了,铺了沥青,下水道也通了,树枝叶修剪了,新装了路灯,环境大变样。

北大街是民和县老城区的交通要道,为改变民和县老城区老旧小区区外配套设施落后现状,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2022年,民和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老旧小区及区外配套设施改造项目。

“我们总投资8000万元,对东大街原汽车站门口至白土坡路加油站门口以及东大街原汽车站门口至西大街山城路十字,大十字至大草沟以及大十字以北至北大街菜市场自由路,北大街邮政局门口至北大街高架桥下3条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民和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龚永胜介绍,除了道路改造,还对30个老旧小区内天然气管道及区外配套附属设施进行更换,共计改造人行道7.8公里,给排水管网18公里。

无论是城市道路的新建、升级拓宽、老旧小区改造,还是老城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民和县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感受到了城市一点一滴的新变化。

多措并举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民和县充分利用财政衔接补助资金2.7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乡村振兴项目73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35项1.2亿元,打造特色水果、食用菌、露地蔬菜种植和冷水鱼、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乡土品牌,着力构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农民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乡村产业竞相绽出“致富花”。

“大家再使把劲,轻拿轻放,一定把今天的鲜蛋运送出去!”走进新民乡下山村蛋鸡养殖场,一枚枚鲜鸡蛋被传送带从鸡舍带出,工人熟练地捡拾鸡蛋放进纸包托盘。

新民乡曾是民和县深度贫困乡镇,下山村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一度难以“破零”,为巩固脱贫成果,补齐制约乡村振兴短板,新民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引进了蛋鸡养殖产业项目,修建了下山村蛋鸡场。

自2022年8月投产以来,新民乡下山村鸡蛋销量紧俏,订单稳定,很快受到民和本地市场热捧,甚至达到“一蛋难求”。蛋鸡场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落脚点。如今,下山村蛋鸡场工作的饲养员、捡蛋工人共有12名,都是本村或者邻村的村民。

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下山村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转身。

在民和,和下山村一样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的村庄还有很多。

总堡乡田间地头,葱香味扑鼻而来;中川乡内冷水鱼养殖如火如荼;大庄乡里羊肚菌安家落户;西沟乡内菇香四溢……

如今的民和,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村一品”渐成特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民和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明确“六园+九带+N基地”的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构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依托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大力整合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县综治中心等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多中心合一”融合发展。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推进川海一体化、同城化进程,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围绕“十个共同”,开启民族团结进步跨省联创新模式,共同打造甘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

积极打造民和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满坪镇永录民俗博物馆、古鄯镇山庄村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基地。

--> 2023-08-16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40205.html 1 喜看民和城乡新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