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志臻 张璐 通讯员 丁艳慧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马家村,一条条纵横交错、密织相通的硬化村路一直延伸到村社小巷深处,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郁郁葱葱的花田菜地……处处彰显着这个西北小山村的安逸与幸福。
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如今的马家村已经成为幸福的代名词,而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林正是他们的幸福使者,当问到这个精干、爽朗、高高大大的农家汉子时,村里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干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林深知建立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始终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5人,常态化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人,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要想富,先修路,要走好乡村振兴的大路,就必须先修好村里的小路。”在张宝林的带领下,2018年马家村硬化道路3.5公里,2019年筹措资金11万元维修了村里两座广场,2020年筹措资金12万元对老旧村委会围墙、大门及地坪重新修建,2022年拓宽道路19公里,2023年修复破损硬化道路1公里,利用拆除的石板修复道路50余米。
为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难问题,张宝林积极与张铁水库管护所沟通对接,自发组织全体村民修建自来水水塔三座,彻底解决全村村民饮水问题,并充分发挥马家村耕地面积大的优势,鼓励村民出资,带头组建了5所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美丽富裕小乡村在浪红公路边悄然而立。
“村里任何事情要想顺利推进,就必须取得群众的支持。作为村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才能在关键时刻一呼百应、事半功倍。”张宝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里的贫困户、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一直是张宝林关注的重点,逢年过节村里都会组织开展慰问活动,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急需的生活物资,上半年共为24户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2018年8月突降强降雨,张宝林第一时间组织带领村干部连夜转移群众158人次,入户排查346户村民受灾情况,组织村民带头抢修道路180米,最大限度地守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风清民风正家风严,富裕之风才能吹起来。”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乡风民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在张宝林的组织带领下,马家村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20人,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理论政策宣讲、文体娱乐活动等志愿服务,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坚持每年开展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大力弘扬“爱敬诚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选树先进典型;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约束群众不良习惯,营造了文明淳朴、向善向上、和谐友爱的乡风、民风氛围。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就要干出样子!”张宝林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群众选我当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5年多以来,张宝林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绽放着基层干部“不平凡”的光彩,彰显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赤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