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孟霞 摄影报道
走进新修建的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二楼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会儿在电脑上整理数据,一会儿在安排工作,一会儿又在看病历……
他就是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刘晓强。随着医院呼吸科从以前的大内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室,刘晓强凭借扎实的业务工作能力,临危受命,担任了呼吸科主任。“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担任科室主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患者的那份初心。”刘晓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刘晓强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04年7月,刘晓强从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这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因此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刘晓强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名内科全才。
说起自己学医的初心,刘晓强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出生于医生世家的刘晓强,从小对医生这个职业耳濡目染,说到同为医生的母亲,他满眼骄傲和自豪。“现在我们家有5位医护工作者,妻子和两个姐姐都是护士,一个姐夫也是医生,我走上医生这条道路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晓强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到成为妙手仁心的医生;从普通医生,到成为呼吸科、感染科主任……一路走来,他始终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行医指南。
2011年,刘晓强在平安区寺台乡卫生院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看到农村群众因为肺心病等慢性病丧失劳动力,心里特别难受,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行医就要救死扶伤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时,刘晓强遇到一名肺心病患者,一年要住四五次院,每次住院都挂他的号,但由于病情复杂,去世那年仅62岁,刘晓强觉得非常可惜,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刘晓强一直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挽救更多生命。
工作中,刘晓强把病人的安危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不断在医学实践和患者评价中学习、锤炼、成长,在赢得广大患者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医院的肯定。他先后5次获得“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先进个人”称号,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疗事业先锋战士。
“作为医院新划分的科室,人员又是新招录的,因此刘晓强不仅对科室的工作认真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事务,而且尽心尽力帮助新人尽快融入科室以及医院这个大家庭,在生活上帮助新人,在业务方面也是言传身教,经常给予指导。”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米富忠说,呼吸科成立以来,刘晓强几乎没有完整的节假日,也从来没有主动休过假,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对于疑难危重、老弱病残患者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可以说是以医院为家。
24小时手机不离身,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是刘晓强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常态。“我爸爸没时间陪我,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呀……”说起12岁的女儿,刘晓强满是愧疚,“我女儿现在五年级了,因为我和爱人的工作原因,很少能陪伴她,到学校开家长会,老师都说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说实话看到孩子数学考了三十多分,感觉我对孩子亏欠太多了……”
在患者眼中,刘晓强是个耐心负责、医术精湛的好大夫。在给病人看病时,除了治疗身体疾病,他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搀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他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也大大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我们大夫比患者家属更希望把患者救回来,有时候患者家属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治疗,我们还是想试着抢救一下、挽回一下,但有时候觉得还是很可惜。”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刘晓强的医者仁心。
无论是当初默默无闻的年轻医生,还是如今勤勤恳恳的医院科室带头人,刘晓强始终深爱着他所从事的医疗事业,始终以昂扬、进取、博爱、奉献的高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书写着健康卫士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