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娟
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牛羊养殖是家家户户的小产业。从草木露出新芽直到枯黄,一年中,尕楞乡群众的牛羊可以在山上放牧六七个月,生态养殖成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方式之一。
走进建设堂村的草原深处,成群的牛羊在山间肆意漫步,山顶背风处,一座养殖场拔地而起。
“这就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项目——犏牛养殖场,目前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建设堂村党支部书记拉加才旦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建设堂村集体经济的空白导致村“两委”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后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短板。
建设堂村是尕楞乡发展较为缓慢的村庄之一,长久以来,村民仅依靠挖虫草、传统种植和养殖增收,单一的增收渠道限制着全村的生产发展。建设堂村共有102户470人,耕地面积148.7公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油菜、胡麻、洋芋、蚕豆等,养殖以山羊、绵羊、黄牛、牦牛等为主。
由于紧挨着林地和草原,再加上许多村民祖祖辈辈的养殖经历,在考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建设堂村村“两委”第一时间想到了养殖。
“现在如果我们想为村民办一点事情,就需要钱,但是现在村集体经济没有钱,所以就很难。”拉加才旦说,村集体经济项目有眉目,乡村才能有活力。
今年,尕楞乡党委政府争取15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用于建设堂村犏牛养殖项目的实施。项目共修建牛舍1栋,单栋面积为400平方米,为一层钢架结构房屋;牛运动场围栏46.7米;太阳能路灯2盏;购置犏牛86头。目前,购置的犏牛已经交由承包人养殖,项目预计于9月实现投用。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个品种,能适应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的生态环境,也能适应海拔较低和气温较高地区。拉加才旦告诉记者,建设堂村的犏牛养殖以生态养殖为主,草季,就在山上吃草,只有到了冬天和春天,才会把犏牛放到养殖场里喂饲料。购进犏牛后,村“两委”及时号召有能力、有意愿、有经验的养殖大户承包经营,目前,该项目已由村民夏吾东智承包。
“犏牛养殖主要是以繁育和奶制品的制作、售卖为主,繁育一头小牛犊能卖好几千,每年由承包人向集体经济返还资金,预计每年为建设堂村产生集体经济资金13万元左右。”拉加才旦说,项目的实施还可以直接带动4到10户养殖户和未就业群众参与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