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生敏)今年以来,海东市聚焦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把改进作风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始终,制定“一线工作周”督查机制,开展多轮“督、帮、带”一体工作,全面推行“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能力在一线锤炼、形象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补齐短板弱项,以“一线”标准做实做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海东市以“督”扭转“敷衍干”的风气。由市整改领导小组牵头,进一步强化把方向、作决策、统资源、强服务作用,全面梳理十个专项工作组工作分工,确保国家和省、市问题整改决策部署得到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组成“一线工作周”督查组,实行重点工作督办制,以解决问题、落地见效为目的,做到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与推介经验、以点带面并重,切实做到问题难点和政策堵点在哪里,“督”的方向就指向哪里。对当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对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排查问题研判整改台账,明确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共走访排查80个乡镇184村388户群众(其中脱贫户178户,防止返贫监测户210户),排查各类问题44件,正在逐项销号整改。
海东市以“帮”达成“怎么干”的共识。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县区、行业部门职责,建立问题整改定期调度和对账销号制度,推动形成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其他部门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召开安排部署会议76次、领导小组会议66次。健全机制,将全市95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纳入市级考核范围,市级下管一级“提级考核”,切实抓好关键点、关键人、关键事,推动整改工作在基层一线落地落实。聚焦国家、省级考核反馈的8方面37条具体问题,以全省“1+5”政策措施为指导,按照“一书一单一承诺”要求,立足海东实际,细化整改任务清单,制定印发“1+3+10+N”整改配套方案,将反馈的问题一项一项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将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一条一条认真研究、精准对标,细化明确216条整改措施,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打好问题整改“翻身仗”。
为凝聚“都来干”的合力,海东市突出“带”这一关键,“下管一级”以上率下,印发《市级领导干部联乡联村联户的通知》,树立躬身入局、实干为先的导向,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一级抓一级、齐心协力抓落实求突破的工作格局。期间,34名市级领导主动担责、靠前指挥、蹲点督战,延伸下管95个乡镇(街道)、联点106个村,每人联系3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市管乡、县管村、乡管户;64个市级单位定点帮扶66个脱贫村、易地搬迁村和重点帮扶村,1907名驻村选派干部扛起责任、不畏艰辛、真抓实干;全市19092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445户脱贫户,实现干部包户帮扶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群众3万余户,真正实现了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用实招排解民忧。与此同时,按照市委“把好质量关、提高匹配度、结成共同体、树立新导向”工作要求,向全市631个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1907名(留任703名),召开驻村帮扶工作暨新老驻村干部交接会,实行“老带新”帮带机制,利用40天过渡期让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尽快熟悉村情民意,转变身份角色,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握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积极探索乡土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选拔一批种植大户、种养能手,整合各类资源,为乡土人才定制培训“菜单”、提供创业资金扶持,组建起一支“带着群众干”的乡土人才队伍,培育特色农业“领头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今年以来,共培育高素质农民、“头雁”项目等实用人才39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