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国忠 整理
8月22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举行了“海东市文旅推荐官”聘任仪式,聘任郭彦华等7名同志为“海东市文旅推荐官”。作为“文旅推荐官”,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将海东这座“宝藏城市”推荐给你。本期,就让我们与“海东文旅推荐官”一起领略海东之美。
谢志平:在河湟谷地探寻美景美食
我的网名叫“青海扎西”,我的家乡海东市,因位于青海湖东部而得名,是青海东部门户城市。走进海东,你会觉得海东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她的美丽、她的抱负、她的灵性、她的底蕴。
坐落于祁连山南麓的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风情在这里特别浓郁,尤其是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得益于湟水河的滋润,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化璀璨,景色秀美,物产丰富。位于平安区的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位于乐都区的瞿昙寺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和位于民和县的七里寺花海是每个游客必去的打卡点。拉脊山南麓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民和县的三川地区,黄河从这里流过,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造就了温润的气候,尤其是撒拉族风情属全国独有。来到民和,除了看纳顿表演,喇家遗址是不可错过的人文景观。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意大利是最早发明面条的国家,然而在2002年喇家遗址中发现了面条,这碗面条的出土就证明了我们的古人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做面条的高超技术,我们的面条比意大利早出现至少2000多年,由此证实了中国才是最早发明面条的国家。
海东的美食也体现出了大西北独特的饮食文化。乐都辣子、乐都沙果、享堂西瓜、羊肉“冰抓”、牡丹油凉面、撒拉宴、柴火鸡、八眉卤肉、青稞酒……都在诉说着海东人的故事。
海东的每一个区县,都具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传承、民族特色美食,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夏季避暑的圣地,欢迎大家来海东旅游观光。
郭彦华:在湟水河畔邂逅人文乐都
我的家乡是海东市湟水河唯一穿城而过的乐都区。因为嗓音好,2003年,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我进入陕西艺术学校学习,从此踏上了追寻音乐艺术梦想的道路。后来,我在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那年就报考了研究生。整整考了五年,2017年4月,我终于考上了。这期间,我还参加了许多比赛和演出活动。其中2016年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演唱的一曲《蒙藏情缘》,感染了不少观众,也为我赢得了“金嗓子姑娘”的美誉。
作为一个乐都人,今天我想为家乡代言。
乐都是河湟文化的主要承载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证明,距今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河湟文明。
人头像彩陶壶、方形彩陶器、彩陶靴、蛙纹彩陶罐、提梁罐……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的彩陶博物馆里一件件精美的彩陶器,让人流连忘返。造型多样、繁缛纹饰、妙趣构图,谜的符号,远古文明的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在高耸入云,云烟氤氲的松花顶上,在层峦叠嶂,绵延千里的群山之中,在流水潺潺、迂回曲折的瞿昙河畔,在文脉悠长、钟灵毓秀的高原乐都,有一个神话般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是高原上的皇家古寺——瞿昙寺。
“九曲黄河灯会”“南山射箭”“北山跑马”“瞿昙花儿会”“高庙社火”“洪水火龙舞”……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谱写了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篇章。
来乐都,来充满神话色彩的老鸦峡鲁班亭感受湍急的湟水奔涌而下,来白雪皑皑的照碑山除却心灵的尘埃,来“彩陶的王国”亲睹古老的彩陶流成湾湾河水,来古色古香独特的明清建筑见证日月风华,来仓岭沟百年故居领略浓郁的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特色……
乃东红:在海东聆听一曲秦腔
如果你是戏曲爱好者,那么海东的秦腔和眉户戏表演绝对值得一看。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眉户戏,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
或许你会问,发源于陕西的秦腔和眉户戏跟海东有什么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秦腔和眉户戏在海东的历史。秦腔和眉户戏向外大范围传播,主要是乾隆嘉庆年间由晋陕商人的商贸活动带动的。晋陕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巨大的商贸网。湟水河流域的海东也处于这张网中,在此过程中商人们便会设置戏台聚会演出,以此表达故土情怀,此外,还有一些戏曲艺人来海东演出,促进了秦腔和眉户戏的流传。久而久之,秦腔和眉户便流传于海东市。
秦腔和眉户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它们还将海东特色和民间文化融入其中,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戏迷,每当你看到演员身着戏装,站在舞台上,用他们最真挚的演技和音色将剧情展现给你时,你就能感受到观众的喜爱与赞赏,这让你对秦腔和眉户戏的热爱与坚持更加坚定。因此,我真诚地邀请你来海东,亲临表演现场,感受海东的独特魅力。
张明旭:土族文化充满无限魅力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东土族儿女,我想把海东独特的土族文化推荐给你。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形成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而增添几分神秘。
互助县被称为“土族之乡”,也是土族文化之乡,土族民族风情成为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如果你想了解土族文化,那么位于互助县的彩虹部落土族园和纳顿庄园,是必去景点。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纳顿庄园则是以土族民俗风情和青稞酒文化为主要内容,展示青藏高原千年古酒文化的青稞酩馏酒文化博物馆,再现青稞酒1300多年的酿造、传承历史,全方位展现青稞酒鼻祖酩馏酒的前世今生。
在有着“青海东大门”之称的民和县三川地区,每年秋季都会上演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纳顿艺术节,其主要体现了土族人民对自己祖先的缅怀、崇敬之情以及土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美好道德品质。
土族的盘绣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刺绣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主要体现了土族儿女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吉祥、幸福的美好追求,具有很好的历史传承性。目前,土族刺绣已经畅销海外,走向世界。
韩玉善:在黄河岸边了解撒拉尔
我的网名是“哈希姆筏子客”,来自循化,是撒拉族。家乡的丹山碧水、人文历史、民族风情、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许乎”文化构成了黄河上游流动的风情画廊。
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和中国撒拉族的发祥地,大约十三世纪初,撒拉族祖先从今中亚土库曼斯坦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定居于此。循化因地处黄河上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8.4摄氏度,有“青海小江南”之称。
朋友,如果你来海东,那就到美丽的循化走一走。这里有被称为青海九曲黄河一湾以黄河水清澈而著称的清水湾自然风景。小积石山鲜红色的岩石山体,峥嵘挺拔,姿态不凡。附近山脚下有万丈深渊,形似夹缝,人在其中,遮天蔽日,仰望天空,只见“弯月”状,仿佛置于人间仙境。
这里有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青藏高原的璀璨明珠”的孟达天池。虽然面积只有约20公顷,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孟达天池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孟达天池的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
这里有撒拉尔故里的典型代表街子镇。骆驼泉景区、撒拉族祖寺——街子清真大寺、撒拉族民俗展览馆、篱笆楼、撒拉族传统婚礼、撒拉族传统服饰、撒拉宴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情,定能让你立体式了解撒拉尔。
买言:在青山绿水间采撷悠扬“花儿”
买上两个青海的老酸奶,打包上两斤青稞手抓,我们两个高高的青沙山上,好好就浪上一浪。
走了个天南闯了个地北,还是觉得青海家乡美,尕酿皮就这个盖碗茶,油香馓子招待你。
我是买言,大家也叫我苹果妹妹。大多数人认识我,可能是因为这首《浪青海》,因为对家乡的爱,我把家乡海东的美景和美食元素加入到了“花儿”唱词中。
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而海东市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花儿”对海东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从每年农历四月开始,海东便开启花儿会模式。此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令人神往。
民和县峡门花儿会历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阳节(又称端午节)在满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乱泉滩举行。人们头戴杨柳帽,手提节日饭,痛饮清泉水,放声唱“花儿”,别是一番情趣。乐都瞿昙寺花儿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四至十六举办,十五当天是高峰。歌手们一边领略瞿昙寺胜景,一边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动,歌声格外动听。互助五峰寺花儿会于农历六月六日在素有“风景胜地”之称的五峰山澄花泉边举行。丹麻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一至十五举行,成千上万的土族男女歌手身穿节日盛装,从十里八乡赶到丹麻滩,放开喉咙,纵情歌唱,这里成了“花儿”的海洋。还有民和七里寺花儿会、平安夏宗寺花儿会……正因为如此,涌现出了韩生元、马俊、马文娥、张存秀等一批创作精英、演唱精英,“花儿王子” “花儿皇后”也从此诞生。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儿会,不仅风情各异,而且都和特别美丽动听的传说,独特的习俗联结在一起。欲知“花儿”事,想观“花儿”情,还是亲临其境采撷吧。
刘大伟:在文学的丛林里畅游海东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海东还有葳蕤的文学丛林。海东的文学之美,美在作家诗人队伍的齐整,更美在作品人物的心灵以及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大地气质。
首先,跟随我的脚步来到平安,这里是唐蕃古道上的驿站,明代以来有诸多诗篇传世,当代又涌现出了伊丹才让、杨廷成、李生滨、王永昌、雪归、了然等一批优秀作家、诗人和评论家,诗歌创作繁荣,平安因此成为省内第一个获得“中国诗歌之乡”殊荣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民和看看李宜晴诗词中的河湟,鲍义志笔下的《黑牡丹,白牡丹,红牡丹》,古岳写下的《冻土笔记》。下一站是素有“彩陶王国”美誉的乐都,早在4000年前就有先民栖居于此,唐代时乐都成为中央王朝在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所以说乐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历代文人辈出、佳作不断,“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明代诗人高弘的《古鄯行吟》流传至今,已然成为书写河湟乡村生活场景的经典诗作,今有周存云《青海国宝:承载灿烂文明的古遗址》对河湟文化的考古著述,以及李明华《泼烦》《马兰花》等贴近乡村生活的长篇力作。
再到循化,和韩庆功一起看《黄河从这里拐弯》,和诗人马学功、韩文德一起诵读《时间两侧的颂词》,与化隆的李成虎探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文竹如何写下《沉淀的岁月》。最后一站到达互助,可与李万华静候《西风消息》,和祁建青去看《瓦蓝青稞》,与王海燕收集《碎陶集》,和刘新才同诵《庄稼的诞生》,随王月邦拜谒《曾国佐将军》,和李卓玛聆听《拉仁布与吉门索》的故事,再和衣郎去看《威远镇的雪》……
海东文学之美,一时不可穷尽,期待诸君前来,或与海东作家切磋交流,或在文学的丛林里进一步了解海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