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巴迎桂)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创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为契机,聚焦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构建“一点多用、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有效提升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全县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
互助县高度重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工作,完善联席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深化资源整合,指导物流公司、客运企业、邮政公司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力破解了市场主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紧盯广大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的出行需求,补齐“最后一公里”营运短板,创新客运服务模式,投入400万元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20辆,开通创新发展免费接驳服务,330辆出租车电召服务和校园定制班线专项服务4条。1至9月份,全县共输送旅客1.5万多人次,实现营运收入34.5万元,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化服务。
此外,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发展思路,建成“客货邮”县级农村物流中心1个、乡镇示范站3个、村服务点12个,开通“定时、定线、定点”的“客货邮”融合示范线路11条。投资500万元建成县选品仓配中心,推行“实体+网络”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货运物流县级中转、快递企业镇级分拨、客运企业村级配送”三级快递运输服务体系。1至9月份“客货邮”发件量达5500余件,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30.15万元,农民受益6.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