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穿透时空和生命航标的素描

——管窥著名画家吴长江先生画作有感

□辛秉文

很多人都在探索实现人生价值之路,这个话题和思想不是新鲜话题,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无限次的思索和求真。普通人未免有着时空和价值衡量的局限性,如若靠近文化大家、著名画家吴长江先生及其画作,数千年探索人生价值之捷径的疑问、疑惑、疑虑,将会冰消雪融一样真容自显,一览无余,亦可指导前行。

我非常敬重吴长江先生,对他的问候称呼时常以“您”“先生”“夫子”等称谓。真金无需粉饰,他的精神品质似一缕明媚、耀眼的阳光,足够映射、辐射和照射很多美术爱好者和文化思想群体。

姓名、地标与生命的轨迹

先生名为“吴长江”,吴,乃姓氏也,遂不及说。用“长江”定名,寓意深邃。其意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所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沿途风景恰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一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又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留给众多文人墨客无限遐思,也是文艺创作的无限源泉。

从地标来说,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其干流流经青海、西藏、重庆等11个省市,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数千年来,生生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国人。

不论是自然地理环境上的“长江”,还是人文思维视觉上的“长江”,都是中国第一大河,是养育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河流之一。吴长江先生其名与其人、其作、其多年创作历程,与长江有着非常紧密和重要的联系。

先生名“长江”,也与长江结下了深厚的缘。38年前,吴长江先生就深入三江源头写生,其足迹踏遍长江源头,直至“崇明岛入东海”,此乃先生创作历程的轨迹,也是他艺术作品点、线、面的素描。

淡泊、历练和无为的思维

从吴长江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先生淡泊明志、风餐露宿式的历练,似乎游刃于自由自在的“无为”空间,这恰恰是先生的思维和品质所在。就艺术创作而言,从生活实际来讲,是一件非常枯燥的苦差事。首先,要确定时间、地点。在青海,很多地方的海拔比较高,气候环境很恶劣,在三江源一日能见四季。尤其是到了雨季,三江源有连绵不断的小雨、阵雨、暴雨,夹杂着冰雹、疾风和紫外线下的烈日强光。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忍受高原的气候环境,适应高原的饮食习惯。第三,在这些“历练”中,吴长江先生又带了很多学生静心作画,面对这些来自大城市或是农牧区的学生,他又有了向导、翻译、厨师、司机等多重身份。

吴长江先生在绘画方面属于一个“挑剔”的艺术家,他专挑那些有棱角、有特色、有特征的群众做模特,将模特的个性特征用笔绘制,简直像“活的”一样。

有一次,吴长江先生因为身体有点不舒服,去一位藏族僧医的诊所看病,因为候医的人很多,他就静心画出了僧医看病的场景,将僧医与藏族群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再回来着色,变成了四幅一组的连环画。当吴长江先生第二次去就医,拿出这幅画给僧医看时,僧医大吃一惊,立马用藏语说:“这是我呗,你啥时候画的?”

吴长江先生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对学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无为的思维中创作出有形的作品,因此学生在他的现场教学下,进步飞速。每次外出写生时,总有不少学生跟随前后。常言道:“四季更迭皆是景,万物成长住满情。”无论是作画,还是传道授业解惑,吴长江先生都满怀深情,因为每一次经历、每一幅画作、每一个学生、每个突发遇到的事件都是先生手中的素描素材。

时空、航标和人生的素描

岁月最能解答一切疑惑。很多秘密在若干年以后,都会得到求证。

细观吴长江先生在青海美术馆“高原的召唤·38年青海写生——吴长江版画和素描展”中的素描作品,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也有这几年的作品。38年,既是时间概念,又是时空连线,这个点与点连接画出的几何图案,就是吴长江先生的岁月痕迹与航标,也勾勒出一幅幅具象和非具象的素描。

在这些素描作品中,有些人物是同一个藏族群众,只不过时间不同,地点也稍有不同,而勾勒描摹作品中的人像也随着岁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从吴长江先生在高原写生次数、时间和作品来看,高原——三江源头对他有召唤,而他也应召而来,38年尘与土,数千里路云和月。

每张素描中隐藏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长江源头到大江入海,都留下了岁月与时空的足迹。这个足迹没有踏拓在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石头上,以数十张或数百张素描、版画和水彩画用艺术的形式,记录着吴长江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决心和耐心。

“吾道一以贯之”,长江先生亦如此。

人到无求品自高。吴长江先生所有的创作和航标都不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宽裕,因为在高海拔的地方,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医疗卫生条件滞后,死神随时都会光顾病弱。他一心只为艺术,是一位真正可敬可爱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有人民,人民需要这样的艺术家。

对于画作中的人物,我认为除了更多朴素普遍意义上的人物之外,吴长江先生赋予了画作更多的情感、灵魂和思想。

他为人民群众创作素描,同时人民群众也在素描他,这就是人民艺术家——吴长江先生。

--> 2023-10-30 ——管窥著名画家吴长江先生画作有感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43530.html 1 穿透时空和生命航标的素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