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文旅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本报讯(记者 张璐 通讯员 魏建红)2023年以来,海东市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任务,认真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青海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海东市科学谋划全市文体旅游事业发展,高质量编制《省级河湟文化(海东)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立足保护区自然环境特色、历史人文特色、非遗传承特色,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保护独特性,提出保护建设文化空间等发展任务,明确保护目标,落实保护措施,为海东市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区域性、整体性保护、传承、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统筹推进河湟文化(海东)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积极申报河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等四项文化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达5.4亿元。

2023年,海东市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文旅项目52项(新建36项、续建16项),完成投资3.84亿元。目前,乐都区长城文化公园项目、瞿昙寺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展陈及装修建设项目、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特色小镇项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康格达景区建设项目、互助土族自治县扶持壮大土族盘绣产业项目、化隆回族自治县沿黄健身步道建设项目、旦斗寺危岩体加固项目、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体中心项目、撒拉印象城项目等进展顺利。以“传承黄河文明·弘扬河湟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2023第五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参与人数创历年新高。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61.63万人次,同比增长64.63%,实现旅游收入48.48亿元,同比增长34.85%。

海东市持续开展2023年度文物项目批复工作,推荐我市3处古遗址、4处古建筑、1处安防工程申报202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不断改善海东市文物保护现状。全面推进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督办海东市2021年度文物执法监测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把文物安全、文物消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协助省文物局完成海东市图斑整改验收工作。积极推进海东市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新划定工作,建立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汇聚全市众多非遗项目和文化特色,充分展示海东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成果,完成2023“文化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宣传推介活动,参与群众达34.3万余人次,组织近50家非遗工坊(企业)参加“非遗购物节”惠民展销活动,销售收入达67.1万元。

为加强文旅推介宣传,海东市牢固树立“大品牌”观,更新海东文旅形象标识、宣传口号和宣传视频,创新打造“万象海东”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持续擦亮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强力打造海东文化旅游新品牌。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以“畅游万象海东”为主题,分别在江苏省无锡市、甘肃省兰州市高标准举办海东文旅专场推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万象海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7名“海东文旅推介官”进景区活动,助推海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出台《海东市2023年旅行社招徕游客奖励办法》,提高旅游服务品质,通过旅游企业等级摘牌、降级、整改,形成“有进有出”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卯寨、卓扎滩两家4A级景区和6家3A级景区评定工作;完成对乐都区华蓉柏豪酒店、万枫酒店四星级旅游饭店的评审和全市9家二星级、三星级饭店评定性复核工作。

--> 2024-01-02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46692.html 1 我市文旅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