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马芳 摄影报道
1月22日,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八社、九社的巷道里,路面整洁敞亮,沿途因地震散落的秸秆、木桩、碎砖都已码放整齐,路面上扫帚划过的纹路清晰可见。正前方,村民正在清理路面上的泥土,一台挖掘机正在将垒起的土堆摊平。
在中川乡清二村,村民王成的家位于村道和主干道连接处,外墙倒塌,影响车辆和人员安全出行。王成告诉记者,房屋评定结果出来以后,他和家人就已经开始了生产自救,看到清洁队伍沿着街面清扫下来,他也拿着铁锹加入了队伍中。
当铲车把立了40多年的木门推倒时,王成说:“有这么强大的祖国,家园会更美,我的大门也会更气派。”
连日来,民和县灾后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迅速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灾后村庄废弃物、垃圾等的清理工作,及时安排受灾乡镇鼓励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全力开展整治清理,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展开。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清三改’专项行动,中川乡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充分发挥村‘两委’、党员、保洁员、护林员的作用,积极引导本村村民自发自愿、半工半劳,主动吸纳本村受灾较重村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重建美丽新家园。”中川乡副乡长林海俊介绍道。
“金田村通过前期申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立了务工补贴标准,并呼吁村民自愿参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挣到钱,还能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金田村监委主任杨寿元说。
有呼吁就有响应。金田村七社社长张德英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党员,地震发生后,他始终冲锋在一线,在此次清理残垣断壁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张德英再次主动请缨,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中。他说:“有钱没钱无所谓,重建家园,大家一起努力。”
45岁的村民杨全英在地震中房子被毁,一家6口被安置在集中安置点上,接到通知的他也加入队伍中。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卖力清扫着。他说:“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吃穿不愁,现在也有了赚钱的机会,往后的日子也会像我扫过的路面一样明亮、有奔头。”
与此同时,官亭镇13个村也吹响了清理残垣断壁,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冲锋号。在官亭镇喇家民俗村,25名工人一字排开清理着院墙后的碎砖。村党支部书记喇相德说:“明天我们要召集更多的人参与到清理家园的队伍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清理工作。”
目前,民和县6个受灾重点乡镇正在抓紧有序开展清理工作,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