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植”此青绿 共赴春日之约

【编者按】

春日的河湟大地,春意浓浓,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

4月11日上午,海东市2024年市直机关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序幕,市级领导、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等4000人齐聚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上,添下一抹新绿,播种一份希望,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打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增厚海东“绿色家底”。

春光正好“植”新绿

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西侧片区义务植树现场,广大干部群众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苗、踩实……在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员的指导下齐心协力栽种下一株株树苗,将象征希望的新绿植入大地,为海东大地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绿。

身着统一制服的公安干警全员热情高涨、同心协力,排着队每人扛起一棵植株便大步向前,很快每个坑位都被种上了翠绿的树苗。当天,海东市公安局负责植树片区约3亩,共有7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苗1200余株。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也是我们公安干警为人民服务的一种体现。”海东市公安局后勤科科长孙小栓一边卖力地挥舞着铁锹,一边对记者说道。

据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员介绍,今年,海东市市直机关春季全民义务植树以营造混交林为主,按照造林绿化地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和方法,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穴状整地适宜于平地,圆形或矩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80厘米至100厘米,穴深60厘米至100厘米,穴与穴之间呈“品”字形排列。

“今天,市直机关已完成义务植树1.5万余株、参加人数近4000人次。全民植树增绿,共建美丽海东就是我们的目标。”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振华说,今年,海东市市直机关春季义务植树计划栽植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山杏等5万余株,全年预计折算株数是700万株。

实际上,不只四月,不只今年。多年来,海东市将“植绿护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爱树植树护树成为海东市人民群众的好传统。一代代海东人接续努力,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不断推进“绿色海东”建设,厚植生态底色,还绿于自然,走出了一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东路径。

(本报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

齐心种下“团结林”

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西侧片区的义务植树现场,来自海东市各地的宗教界人士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充分发挥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条不紊地开展植树活动。

“要把这块石头抬掉……”“来来来,这边帮忙扶一下。”“这个坑挖得有点浅,还得继续挖。”……植树现场,宗教界人士与统战民宗干部职工一道,共同种下了象征着各族群众铁心向党、感恩奋进、共建美丽家园的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林”。

挖坑抬苗、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水……他们两人一队,三人一组,个个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到植树添绿行动中,每个环节有条不紊,衔接有序。经过一番劳动后,一棵棵新栽植的小树迎风挺立、错落有致,在春光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61岁的洛桑热萨,是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鹿角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这几年他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全市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这些年,他也见证了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鹿角寺位于寿乐镇仓家峡村,那里也是洛桑热萨的家乡,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洛桑热萨来说,那里便是他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仓家峡很美,我们的寺院周围山青水秀,风景十分迷人。每年我们也会在寺院周围的山上进行义务植树,这些年栽植了近一万棵松柏树。”洛桑热萨告诉记者,能和全市的干部群众一起种下一棵棵“希望之树、民族团结之树”,让他倍感荣幸。今后,将结合“绿色寺院”“和谐寺院”创建活动,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和生态美化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贡献宗教界力量。

寿乐镇羊官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国宝望着一棵棵笔直挺立的小树苗感慨道:“今天各民族相聚在这里,种下一片树林,等到来年春天,树苗会越来越茂盛,就像民族团结一样越来越紧密。”

如今,海东市各族人民参与造林绿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更加高涨,“栽几棵树、护一片绿”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宗教界人士更要身体力行,带头参与全市绿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海东市宗教界人士李万有说。

(本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志愿红”为海东添新绿

在义务植树现场,由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0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显得尤为抢眼。

蔚蓝的天空下,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们早已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铁锹、水桶、手套等用品,扶苗、挥锹、填土、浇水……迎着春风,大家两三人一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将棵棵树苗整齐地栽种到指定的位置,如雨般的汗水挂在充满活力的笑脸上,尽是挥洒青春和不负韶华的真实写照。

“再次参加义务植树,我们依旧很激动,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义务植树的重要性。”学生志愿者李月和马海燕正在一起抬着水桶给种下的树苗浇水。作为大一新生的两人,在2023年秋季入学时就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并参加了当年的全市秋季植树造林活动。提起上次的植树经历,两人依旧很兴奋:“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自己亲手栽下一棵棵树苗,想象着它一天天长大的样子,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据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周其宇介绍,该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7年,每年秋季开学协会都会招新,现有成员150余人,平时学生们除了参加校园活动外,也会经常参与“净滩”行动、敬老活动和特殊教育学校义务帮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周其宇说,在学校发布植树志愿者招募活动后,学生们纷纷报名参加,最终学校确定了50名学生参加今年的植树活动。

在植树区,学生志愿者袁玉杰、戴达蓉和索更登切正拿着铁锹种下一棵松树,三人身后栽种完毕的十几棵树苗正昂然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实际行动践行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营造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希望今天栽下的所有绿植都能成活长大。”志愿者袁玉杰说,作为乐都本地人,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乐都的山上永远是土黄色,每年春风吹起,空气中都满是沙尘。随着这些年不断义务植树栽新绿,现在春日里不仅有满目的绿色,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正让人体会到了春意盎然的内涵。

(本报记者 郝志臻 摄影报道)

师生携手 共绘绿色画卷

伴随着清晨的阵阵凉风,前来种树的各单位干部职工、志愿者代表、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早已集结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西侧植树片区,劲头十足地准备为春日添绿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着急,慢慢栽,树要扶正,土填进去要用脚踩实……”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带队老师李春尧正耐心地给学生们示范如何把眼前的树栽好,一旁的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一手拿着铁锹,一手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你手底下可真是麻利!”“那是,你瞧,等下分分钟种好五棵树给你看。”神情中略显神气的学生吴洪央说罢便挖坑、扶苗、培土、浇水……不一会儿,一棵棵埋于坑中的松树就笔直地“站立”于微风中。

吴洪央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市的义务植树活动,对他而言,除了兴奋,更多是自豪。“能为家乡植树护绿是他的光荣,希望未来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此时的吴洪央,额头上早已布满了些许细密的汗珠,但脸上的笑颜犹如春风,明媚舒畅。

“快去提两桶水!”说话的间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女孩子挽起了衣袖,正站在树旁的垒土上招呼着不远处的同学,微红的脸上写满了急切。待同学提来水,她便利落地接过水桶,水一股脑儿地被她倒进了脚下的土坑中,随即便在泥土中调皮地“吐”出了几个水泡泡……看得出来,她一气呵成的气势丝毫不输现场的男同学。当记者问其累不累时,学生李玉婷腼腆地回应道:“我在家里经常干活,这点小活儿一点都不累。”望着眼前一排排种好的松树和这些充满活力的学生们,记者心头不禁生出了许多感动。

时间在微风中流逝,经过一上午的努力,眼前一株株新栽下的树苗昂然挺立、错落有致,焕发出新的生机,孕育着绿色的希望。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有绿色才富有生命色彩,人生有了绿色才充满生机与盎然。带队老师李春尧告诉记者,这次植树活动共有60多名中职学生参加,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绿色实践与劳动锻炼的平台,能让学生们有机会从自然中体会生机,从劳动实践中获得治愈的力量,进而提升心理健康品质,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朵玉雪 摄影报道)

--> 2024-04-12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0600.html 1 “植”此青绿 共赴春日之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