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勤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学者张岱时年69岁。在其自撰的《自为墓志铭》中,他如此说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众所周知,“纨绔子弟”一词几近等同于不务正业、沉湎声色之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然而,张岱并未被“纨绔子弟”之名束缚,反倒大肆宣扬自己对鲜衣、美食、骏马等的喜爱,此中缘由着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事实上,张岱确有其值得骄傲之处。他出身名门望族,家族产业丰厚,年少时便纨绔不羁,对繁华之象极为热衷。前半生无意入仕为官,却在自己钟爱的事物上全心沉醉,玩出了极致境界。张岱在散文、诗词、戏曲、园林、音乐、书法、收藏、美食等方面的研究,皆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并且还通晓天文、历法、舆地、文字、音韵、经学、史学等诸多领域。由此可见,张岱绝非通常意义上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位懂生活、会生活,致力于传承华夏传统文化的一代通才。
学者老桥认为,成就张岱传世声名的乃是其后半生的人生巨变。明朝灭亡后,张岱隐居著书,闭门谢客,记录已成梦幻般回忆的“一饷之欢”,书写负重前行的“千秋之志”,最终成为一代文化巨匠。以张岱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散文《湖心亭看雪》为例,全文笔墨精练,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本文选自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他避居浙江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老桥出版的《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是一部描绘晚明名士张岱及其生活美学的文化随笔。作者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呈现了其堪为传奇、光华闪烁的人生切面。以戏曲为例,张岱家中三代延续,办家班,教新伶,一茬又一茬,换了很多名伶,他也成为名震地方的总教。在《陶庵梦忆》中,张岱写了二十几篇和戏曲有关的文章,从编剧到角色,从伴奏到曲谱,从布景到灯光,从戏台到楼船。仅仅《冰山》一出戏改编的速度之快,就把兖州的刘守道惊得目瞪口呆。更要紧的是,他跟演员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促使他们在戏曲创作上共同合作,将斯时的戏曲水平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老桥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张岱为了家族荣光,也曾应试,但始终与功名无缘。后来,他决定放弃科考,但并未因放弃而万念俱灰,而是专心致志地沉迷于自己的爱好。他记风俗、察人情、访名胜、赏山水,结交名士异人,悠游于文学艺术之中,发奋著书,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生活美学知识。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