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新秋)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大力推进河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真正把文化资源挖掘好、展示好、利用好,不断擦亮乐都特色文化品牌。目前,全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5项,非遗传承人166人,通过开展文化资源挖掘、非遗展演宣传等,努力让河湟文化焕发出新光彩。
乐都区扎实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南山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等4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都高庙灯制作技艺、乐都建筑木工雕刻技艺等5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申报区非遗项目36项、传承人100多名,成功申报2名省级传承人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截至目前,乐都区共挖掘新项目30余个,补充项目文字材料10余万字,拍摄视频材料20余小时,照片材料1200余张。制定了非遗档案管理办法,按照科学合理、检索方便的原则对各种载体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入档。
同时,乐都区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乡村”等活动,有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发展,保证其活态传承。联合海东市广播电视台深入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家中,摄制非遗电视专题片14集。开展南山秦腔、青海眉户戏(汉庄眉户戏)、花儿(瞿昙寺花儿会)、乐都高庙社火、传统箭术(南山射箭)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以富有趣味性的传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体验非遗的浓厚兴趣。
此外,乐都区还先后开展了四批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申报工作,设立了瞿昙寺花儿会传习所、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传习所、北门“封神舞”等非遗传承基地,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传习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花儿、刺绣、南山射箭等培训,举办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花儿(瞿昙寺花儿会)、传统箭术(南山射箭)等专家、传承人座谈会,通过讲座、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乐都区非遗传承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