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9岁时第一次到非洲,苟皓东在这块大陆上工作生活了整整14年。他曾在5个非洲国家常驻,先后担任中国驻利比里亚和博茨瓦纳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非盟使团副团长、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等职务。虽已离任多年,苟皓东对非洲仍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前夕,曾长期驻扎非洲的资深外交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社科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苟皓东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中非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双方的合作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而对于即将到来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苟皓东充满了期待。“时隔六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再次来到北京,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世界越来越不太平的当下,全世界人民都希望能有一股稳定的力量、一股为发展带来推动的正向力量。而中非合作论坛就能够带来这种力量。”苟皓东说。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前夕,曾长期驻扎非洲的资深外交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社科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苟皓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中非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中非合作论坛能够为中非合作带来新动力。
北京峰会为中非合作带来新动力
21世纪之初,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双方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首次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历史性文件,标志着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中非合作论坛成员包括中国、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非盟),自成立以来,已先后举行了三次峰会,分别是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以及2018年北京峰会。
每一次峰会上,中非双方的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2006年峰会确立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北京峰会确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除了峰会,中非合作论坛还有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迄今为止,中非合作论坛已经举行了八届部长级会议,这些会议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此外,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中非民间论坛等涵盖多领域的分论坛也陆续成立,推动中非关系持续升华。
“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了24年,这个论坛见证了中非不断加强的合作和不断升华的关系,也向世界展示了中非共叙发展、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苟皓东说,这对于当前动荡不安、经济乏力的世界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届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据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介绍,峰会期间将举行4场高级别会议,议题分别为“治国理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和平安全”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这四大议题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主题和要求,体现了中非对现代化发展的共同关切和期待,也是新时代中非合作论坛建设的重点方向。
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此前表示,目前根据中非双方的商定,峰会将通过《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凝聚中非双方在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规划中非未来三年高质量合作实施的路径。他指出,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
“非洲是个充满希望的大陆,虽然历史上曾经历长时间的动荡和战乱,但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走上了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道路,一些国家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苟皓东表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经过多年的合作取得了许多的成果,未来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也一定会为中国和非洲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带来新的动力。
中非合作是互利双赢的
苟皓东1999年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先后在中国驻非洲五个国家的大使馆和驻非盟使团工作,累计时长达到14年。他告诉记者,不管是非洲之角的厄立特里亚,还是被称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大本营的坦桑尼亚,处处可以看到中非合作的痕迹。
“中非合作论坛是2000年成立,但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其实远早于这个时间点。”苟皓东说,一些西方政客说中国是在冷战结束后“填补非洲的真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可以追溯到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许多国家都在艰难地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中国当时虽然也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仍给正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非洲提供了道义上、物质上的支持。
苟皓东重点提到了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贯穿东非和中南非,从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出发,终点为赞比亚中部城镇卡皮里姆波西。从1968年勘测设计到1976年全部建成,中国援建的这条铁路总共耗时8年。
“中国也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所以从情感上、道义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就有着共通点,也会尽可能地支持非洲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苟皓东说,“我在非洲工作了很长时间,所到之处几乎都能看到中国支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痕迹,以及中国参与建设的很多民生项目。”
以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为例。中国援外医疗队从1963年就走进非洲并驻守至今,六十余年来为数以千万计的非洲兄弟姐妹解除了病痛。中非人民携手同心,中非友谊并非是单向援助,非洲对于中国的支持同样巨大,包括坚定支持中国捍卫核心利益,“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在中国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支援救灾等。
苟皓东表示,中非友谊经过历史检验,即使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没有停止。“所以非洲兄弟心里有一本账——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在非洲是逐利而来,近几年又给中国扣上所谓‘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等帽子,但非洲兄弟很清楚,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互利双赢的。”苟皓东说。
对于未来的中非合作,苟皓东认为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他指出,整体来说,非洲的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未来还是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地大物博,人口庞大且相对年轻,但若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也就很难跟得上。”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非洲是一块非常干净的大陆,也可以说是受到污染最少的一块大陆,但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必须加强保护。中国在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领先优势,这可以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苟皓东说。
不过,苟皓东认为,相较于中非经贸合作与政治关系,双方在人文往来以及公共外交领域的发展稍显滞后。“非洲是一片极为丰富多彩的大陆,拥有灿烂的文明与多彩的文化。然而,中国大众对其了解尚显不足。同样,许多非洲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武侠电影上,对中国当下的诸多方面知之甚少。”
他表示,未来应加大对中非人文交往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认知程度与好感度,“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好感度的增加将为中非合作以及各个层面关系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