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千万级铁艺产业让乡村更振兴

□本报记者 郝志臻 朱得君 摄影报道

“这种造型的香炉一般都是寺庙里面使用的,焊接3个需要7天时间,这3个香炉今天就能上完油漆,这几天客户就要来运走了。一个售价大概在3700元左右。”

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陈家台村的一间铁制品焊接工坊内,工坊主人陈祥春指着面前崭新的香炉,向来客仔细地介绍着自己这几天的成果。

今年50岁的陈祥春,在陈家台村经营着一家铁制品焊接工坊。从第一次拿起电焊设备到如今,已经过了20多年了。

陈祥春告诉记者,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在五峰镇上马村的一个焊接店里打工做学徒,从最简单的焊接技术开始,逐渐开始焊接锅炉、铁大门等一些村里常见的铁制品。

2014年,掌握多种焊接技术的陈祥春决定自己单干,他回到老家陈家台村,在街道旁开了一间电焊铺,自己承接订单,做起了电焊生意。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10年。10年来,陈祥春的电焊铺子经过了3次搬迁和扩建,成了村里的大型电焊铺之一。

“现在这个铺面是我拆了之前家里的养殖棚扩建的,这几年也陆续购买了一些新的电焊设备,扩建后我还从附近招了3个长期工人。”陈祥春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焊接工坊内除了香炉外,还承接农村使用的锅炉、铁大门、牛羊养殖的护栏、洗碗槽以及铁锹等一些农用工具,年纯利润能够达到30万元左右。

在五峰镇,像陈祥春一样靠铁艺致富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靠信誉立足,用质量说话,不断加快铁艺制品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打造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门。

五峰镇位于互助县西北部,属半浅半脑山地区,境内有丰富的石英矿、玄武岩矿、白云石矿等矿产资源。

五峰镇的冶铁史可以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时任甘肃巡抚都御史的田乐命西宁兵备副使刘敏宽经过调查勘探后,在五峰镇下马村的北山(今互助县境内五峰山)、大山峡(今互助县南门峡)找到了铁矿,并且在北山建起炼铁炉两座,在当地征收民众办起了铁厂。

虽然这一铁厂为时不久就停办了,但它在青海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刘敏宽的炼铁历史也造就了五峰铁艺的前身和基础。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五峰镇开始陆续出现了个别作坊式的铁制品加工铺,主要加工农机具以及一些剪刀、镰刀之类的日常小工具,但是由于当时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制作难度大,规模小。

到了八九十年代,五峰镇的铁艺制作开始了升级,当地的工匠在继续打造菜刀、铁铲、马掌、镰刀等生活和生产用品的同时,利用逐渐走进市场的铁皮、钢筋等材料开始制作以铁大门为主的铁艺品,同时,生产起了洗衣盆、炉筒、垃圾斗等新兴铁制品。渐渐地当地参与铁制品加工的农户也逐年增加,五峰铁艺也进入了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阶段。

“以前我们村上家里用的铁锹、炉子、牛羊的食槽都是找当地匠人定做的,质量非常好,一个炉子用个10多年不成问题。”五峰镇上马村的一位老人说。

近年来,随着焊接工艺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五峰镇的铁艺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地的工匠们通过不断学习推广新技术,制作新产品,将“五峰铁艺”逐渐打造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如今,走在五峰镇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铁艺加工坊内,铁大门、铁凳子、烤箱、铁艺围栏、广告牌等各种铁制品琳琅满目。

据统计,近两年,五峰镇铁艺加工产业总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铁艺工人的月收入在9000元上下。全镇境内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铁艺加工实体店共29家,合计年生产铁制品面积达到21954平方米。

一个个铁艺加工作坊,是五峰人对传统铁艺加工技艺的传承,也是五峰人的一条致富之路。

在五峰镇铁艺加工劳务品牌逐步形成的同时,当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铁艺加工匠人,在五峰镇,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有300余人,其中初级技工70余人,中级技工31余人,他们都熟练地掌握钣金、喷漆、电焊、管道焊接等工种技能。

“随着这几年铁艺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稳定,现在不仅能在本村完成就业,又能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当地的铁艺匠人们对此都表示很开心。

时代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3年,五峰镇铁艺加工产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五峰镇党委政府积极与互助县委县政府、县乡村振兴局对接,申请资金约500万元在五峰镇上马村修建了上马村五峰民族传统铁艺加工基地。

该基地的厂房面积达4002平方米,成品展示间334平方米,其他用房等配套设施300平方米,并购置10吨天车、折弯机等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其资产移交至五峰镇上马村集体,由上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管理,上马村以年租金15万元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发展。现年收益约为每年200万余元,长期带动周边30余人务工就业。

走进互助鹏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碌着手头的工作,喷漆、切割、电焊……工厂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以前我们主要做铁大门,现在做一些钢结构、护栏、烤炉等,目前有9个工种。”该公司车间主任郭峰忠介绍道,目前该企业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多个,工人的年收入有5万多元。

从铁艺加工始祖刘敏宽开设铁厂到如今建设起现代化的生产厂房,五峰镇铁艺的发展是当地居民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奋进新征程的最好体现。

五峰镇党委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五峰镇党委政府将全力推介“五峰铁艺”这一特色民族品牌,继续秉承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党委引导、公司运营、群众参与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资金互助、市场共拓、人才共育的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 2024-09-06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7138.html 1 千万级铁艺产业让乡村更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