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卫正芳 祁鑫
“多亏了乡政府和村里的通知,让我们提前转移,不然我们和这些牛羊都危险了。”9月6日上午,看着远处因山体滑坡塌陷的土地,家住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井尔沟村村民马登路仍心有余悸。
9月以来,我省迎来最强降雨。9月2日,海东市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估信息,其中,降水致地质灾害风险区域涉及平安区洪水泉乡。9月3日,海东市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息,洪水泉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对本辖区防汛工作、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走村入户、转移群众、巡查风险区……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铺展开来,对处于隐患区域的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井尔沟村冰草台距离洪水泉乡政府中心较远,地理位置偏僻。2014年,因这里气候相对温热,加上人畜饮水方便,村民马登路和村里其他养殖户选择在这里搞养殖,为方便喂养牛羊,养殖户们就近搭建了安置板房并在这里生活。进入汛期,养殖户和近600头牛羊被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9月5日上午,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照例开展巡查,村党支部书记马如虎得到消息,称井尔沟村冰草台出现滑坡动向、部分地段出现塌陷,7户农户和近600头牛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经过实地巡查我们发现情况属实,考虑到受降雨灾害影响,便第一时间向乡政府上报了情况。乡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即到现场检查,第一时间划定了危险区域,转移群众14人,并将牲畜隔离到安全地带。”马如虎说,连续的暴雨冲刷,导致井尔沟村冰草台山体出现滑坡,随后发生塌方,因提前转移群众、及时围堵牛羊护栏,未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损。
9月6日上午,通往滑坡现场的陡峭山路上满是泥泞,透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发生滑坡垮塌的山体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马登路和其他养殖户离开了之前的住所,搬到了临时搭建的安置点,这里火炉、床铺等一应俱全。牛羊也将在天晴后逐步转移至附近的牦牛产业园区内。
险情发生后,设置警示牌、安抚受灾群众、灾情评估等后续处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洪水泉乡副乡长马万里、驻村工作队队员张君楼和乡政府干部周德凯3人对山体滑坡区域进行24小时严密监测,严防安置人员回流,并同步开展监测预警,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洪水泉乡党委书记徐建斌告诉记者,据省自然资源厅勘测,此次山体滑坡土石方量达到93.6万立方米。“这次避险成功不是侥幸,山体滑坡地点不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才发生。这也是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进入汛期以来,从乡政府到村里,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村组织开展入户巡查摸排,24小时值班值守。”徐建斌说。
提前组织人员、牲畜撤离是此次洪水泉乡规避地质灾害风险避免因灾伤亡的重要原因。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防汛工作开展以来,洪水泉乡风险防范并没有局限于已知的隐患点上,而是事前对各村进行实地踏勘,组织有经验的老干部、村民进行研判,划定潜在风险区域;事中通过会议明确、干部排查、微信覆盖、电话提示等方式向村干部群众24小时传递重要气象及避险信息;事后设立安全哨点,安排专人在群众安置点、风险隐患区域等地值守,确保人员不返回、不涉险。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洪水泉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雨情、水情、险情的监测预警预报,在微信工作群中推送气象预警信息、提醒函以及地质灾害避险知识等共计260余条,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村到组,参与地灾隐患点巡查排查、转移群众避险等工作,乡村干部巡查排查1620人次,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乡政府组织人员快速撤离避险,切实筑牢了防汛救灾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