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朵玉雪 摄影报道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海东市平安区各乡镇各部门党员干部彻夜奋战,冲在一线、守在一线、干在一线,以责任担当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战斗堡垒,让鲜红的党旗在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瓦窑台村目前情况如何,是否有险情?”“村里易涝点积水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增援?”……9月4日凌晨,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依然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调度人员精准调度和点对点叫应,全区各乡镇、有关部门防汛体系都进入有条不紊的运作状态。
“刚才排查时发现村里的引水渠被淤泥堵塞,今晚必须要把淤泥连夜挖开,挖开后水流出去就不会漫上来。已经安置到应急帐篷里的群众一定不能心存侥幸,要确保他们在帐篷里住得安心。”当日,瓦窑台村党支部书记拉毛才让紧张部署着防汛救灾工作。
“从9月4日开始,我们党员干部在岗,处于一级备勤状态,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拉毛才让说道。
在此期间,平安区各乡镇(街道)采取“小分散+大集中”“喊话+劝解”“引导+帮助”“保障+纾解”“摸排+回头看”五种模式,迅速组织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对地质灾害点和非地质灾害点,包括交通道路、水库、重点泄洪沟道、村庄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全面拉网式排查,及时处置存在的隐患。
自接到群众转移任务后,全区各乡镇镇村干部、公安民警,以及区住建、林业、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群众转移分队,通过微信联系、拨打电话、发布救援信息、扩音器鸣锣等方式,全力配合敲门行动。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坚守的身影,他们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撑起“安全伞”。在汛情面前,平安区各级领导均下沉一线,不断在防汛抗洪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同构筑起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同时,积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多维度展现了全区各民族干部群众在防汛救灾关键时刻勇毅前行、齐心协力的感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