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霞 张语嫣 摄影报道
青绣,以其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针法繁多、色彩艳丽等特点广受关注,属“指尖技艺”的瑰宝和非遗文化中的一张闪亮名片。河湟刺绣作为青绣的分支,在青藏高原东部河湟谷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月11日至13日,“强信心 促发展 全国主流媒体海东行”采访团走进海东,近距离感受河湟刺绣的独特魅力。
刺绣拓宽增收路
9月11日,记者团来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步入一楼展厅,只见精美的撒拉族刺绣绣品样式新颖、整齐排列。
“这边展示的是我们撒拉族姑娘出嫁时所绣的嫁妆,枕头、腰带、鞋垫等,再往里走是循化的特色风景绣,画幅较大,看起来也很美观……”在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项目撒拉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韩乙米娜的带领下,大家在一幅幅生动精美的作品中感受着撒拉族刺绣的奥妙。
走出展厅,进入加工车间,绣娘们神情专注,一针一线耐心缝制着手中的作品。“以前家里特别困难,2007年家里又发生了一些变故,这个公司成立后,我就到这里,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52岁的绣娘韩麦日么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诉说着自己通过刺绣使日子慢慢变好的故事。
从刚开始一个月400元钱的工资,到现在的一个月3000多元,再加上奖金、提成,现在韩麦日么姑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
据圣驼公司总经理韩撒力海介绍,从2015年开始,公司就针对循化县贫困地区的480名撒拉族妇女进行刺绣培训,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现在,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撒拉族妇女通过刺绣增收致富,周边的妇女更是刺绣、务农“两不误”,实现了双重收益。
近年来,撒拉族刺绣不仅成为拓宽撒拉族妇女就业的渠道,也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力,并形成了撒拉族手工刺绣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搬迁小区里的“幸福绣”
“2023年这个刺绣车间开始运行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学习刺绣,一年下来能挣1万块钱左右,同时也能照顾到家里。”59岁的周顺莲一边刺绣一边说。
9月12日,记者团来到了海东市乐都区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青绣加工车间。该青绣加工车间是在2021年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的扶持下建立的,2023年正式投入运行。“以前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吃水靠挑、交通靠走是芦花乡人的真实生活写照,2018年开始逐步实施易地搬迁,2021年完成全部搬迁。”青绣基地负责人王兴安说。
搬迁群众的住房问题是解决了,但长期的生产生活成了大问题。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增收问题,芦花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扶贫+青绣”的产业模式,投资200万元打造了青绣展厅、青绣车间各一处,扶持帮助200多名妇女掌握了刺绣技艺,带动搬迁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两年来累计创收了40余万元。
“我现在展示的这一款产品是一个车载挂件,它是双面绣,做工很精致,上面是太阳花的图案,寓意着旭日东升……”进入青绣产业展厅,记者团被正在直播的秦存连吸引了注意力。停下手头的工作后,秦存连向记者说道:“以前在村里的时候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搬到这里,我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除了像周顺莲、秦存连一样长期固定的绣娘之外,芦花乡还有30余名绣娘居家灵活就业,在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养育儿女、方便照顾家庭的同时,平均每人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计件工资,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了提高绣娘们的技艺,芦花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50名绣娘远赴江苏省以及省内各县区学习技术,并邀请国家级精微绣传承人手把手指导教学,让绣娘们在家门口接受培训,提升技能。目前,芦花乡共开办2期观摩学习班,6期订单式培训班,培养出绣娘200余名,销售收益达33.8万元。
寓意美好的土族盘绣
“这个图案看着好别致啊,绣法也很复杂,一个多少钱呀?”无锡日报社的记者对眼前的双面绣太阳花爱不释手。9月13日,记者团在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雅娟的带领下,开启了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绣(盘绣)产业基地参观之旅。
在青绣展示区,记者团被一幅长达10米的《土族婚礼长卷》吸引了目光,“这幅长卷由10个绣娘耗时3年制作完成,所绣内容是土族阿姑出阁的八个场景……”随着讲解,记者们对土族传统婚礼有了进一步了解。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来自东和乡元山村的绣娘王新环低着头,双眼紧盯着手中的绣布,一针一线,细致入微,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只留下针尖与丝线穿梭的细微声响,每一针都承载着她的专注与热爱,每一线都勾勒出她心中的精美图案。
“我今天绣的是我们土族人民最喜爱的太阳花,它以太阳为原型,通过抽象化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光芒四射的效果,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王新环说。
说起盘绣的寓意,每一位土族阿姑都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比如,富贵不断头图案大量使用方形回纹手法,借助十字形做不断延伸,形成连续的变化,寓意富贵长寿、连绵不断;太阳花图案运用丰富的色彩,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寓意人丁兴旺、幸福永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祥云图案,象征光明、和平、团结、友谊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土族盘绣作为土族妇女必备技能之一,往往通过母女、婆媳之间的口传心授得以传承。据张雅娟介绍,基地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青绣(盘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土族盘绣文化金名片。
一针一线的修炼,终成繁花流动的盛宴。如今,青绣已成为河湟儿女发家致富的来源之一,各族妇女同胞依靠勤劳的双手,绣出了精美绝伦的绣品,绣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体现了各族妇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她们的绣品不仅美化了生活,更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省内外记者看到了海东各族妇女的智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