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霞 张语嫣 摄影报道
9月13日,“强信心 促发展 全国主流媒体海东行”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走进微型薯雾培法繁育基地,记者看到温室的苗床上一排排薯苗绿意盎然,工作人员正在采收种薯。
一手揪下马铃薯的茎叶,一手将根部的马铃薯种摘下扔进盆里。一套动作在村民赵元存的手里一气呵成。今年45岁的赵元存是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的村民,最近自家的农活干完了,孩子也开学了,赵元存就到基地打工。“工资按日结算,一天100元,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将自己的0.667公顷土地也流转给基地,一年有1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赵元存说。
赵元存务工的种薯基地建立在互助县半浅半脑及脑山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农作物病虫害少,自然隔离条件好,交通便利,是生产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的良好区域。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贵全表示,该基地所生产的种薯具有纯度高、无污染、种性退化慢、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
2023年,基地依托项目资金新建575平方米的钢架日光温室及微型薯雾培繁育系统,引进马铃薯微型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据悉,该生产技术就是将一定配比的营养液,适时适量喷于马铃薯根基,使马铃薯植株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从而促进马铃薯微型薯高密度生长。“原来,马铃薯植株的营养不是来自脚下的基质土,而是头顶喷淋的营养液。”江苏省无锡广电集团记者丁品洁惊叹道。
“一般两个人就可以管理,全自动控制系统不用操心费力,而且结薯率高,可以边成熟边采摘。”王贵全说,多年前,互助县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连2000公斤都达不到,如今互助县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已达到2500公斤左右,产量的提高离不开微型薯雾培技术的应用推广。
为了让马铃薯有个好收成,互助县一代又一代科研育种工作者花了不少心思。从20世纪80年代起,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就把育种工作作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1978年,由该中心选育出的“下寨65”马铃薯品种,依然得到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评价。(下转02版)
(上接01版)
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非常快,互助县同类品种最多也是10年就会被淘汰,唯独“下寨65”从正式审定命名到如今已有40年,从未被淘汰,这是什么原因?
王贵全给出了答案:“这个品种有自己的优势,淀粉含量高、肉质甘沙、松软适口、薯香味足。”王贵全接着说:“但这个品种也有一定的弊端,与其他新品种相比产量低、个头小、商品率较低。”
面对类似“下寨65”这样好的品种卖不上好价格的窘境,互助县马铃薯育种专家决定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缺点、保留优点。确定方向后,互助县从甘肃省引进了品相好的高产品种,并和“下寨65”进行杂交、选育,通过10多年的努力,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检验检测,2022年,一个名为“互薯4号”的新品种成功登记。
“‘互薯4号’继承了‘下寨65’口感好的优点,也继承了新品种高产、品相好的优点,今年我们已经在县域内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王贵全介绍,除了“互薯4号”以外,互助县先后引进推广“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7个、稳定推广“下寨65”,研发“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下一步有望实现在不同生态地区种植不同品种。
参观完基地后,王贵全带领采访团去品尝马铃薯,锅盖一揭,一股热气腾空而起,土豆独有的香味瞬间让人垂涎欲滴。“这就是‘65’洋芋嘛?市面上能买到吗?”记者们一边品尝,一边七嘴八舌地询问购买渠道。
以优质、高产为主的马铃薯品种选育推广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互助县依靠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加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力度,依托项目支撑,逐步改善脱毒种薯繁育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马铃薯原种、良种的品质。逐步形成集原原种、原种、良种繁育推广于一体的马铃薯种业发展体系。依托青海省马铃薯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组建互助县马铃薯产业体系攻关团队,采取“科研+基地+公司(合作社)”的产业化种薯繁育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研发、推广优质高抗高产马铃薯品种。
“良种铺就富民路,洋芋好似金蛋蛋。”好种子加上好的种植模式,让农户从发展马铃薯产业中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今后,互助县将抢抓马铃薯良种产业的黄金发展期,趁势而上,攻坚克难,不断扩大种薯繁育基地,不断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