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高寨街道:十年“蝶变” 焕发新机

□本报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赵隆昌 摄影报道

十年风雨兼程,道不尽小镇奋斗华章;十载春华秋实,数不尽新城万般变化。

2010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2011年3月,原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镇8个村整体搬迁至此,2022年2月,互助县撤销高寨镇,设立高寨街道,互助县红崖子沟乡7个村整体划入高寨街道管理。

经过十余年脱胎换骨的发展,近3万名各族儿女在这里团结互助、共谋发展,从土阶茅屋到安居梦园、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荒凉贫穷到生态宜居、从低效治理到精准服务、从产业蓝图到现实画卷……呈现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全面进步、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良好局面。

扎根:从“移居”到“宜居”

十年青山不老,旧貌换新颜,改了人间。

初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云端洒下,铺满宽阔舒展的驿州大道,高寨街道也从睡梦中醒来,正式开启新的一天。

走进高寨街道东村居民巴麻措家,150多平方米的房间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拉家常,其乐融融。巴麻措指着以前的老照片告诉记者,以前在农村的时候,住的是木头房子,吃水不方便,冬天又很冷,搬迁后,生活大变样,住的是电梯房,宽敞干净,水电暖齐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而当记者来到西庄村时,宽敞的文化广场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今昔的巨大反差,让西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堂感慨万千。

虽然已近深秋,但在西庄村C1小区内,颜色各异、美丽娇艳的花朵引得小区住户纷纷驻足拍照。这是西庄村村民刘建明自费购买花种和肥料栽植的。他告诉记者:“对我们这些喜欢绿植花卉的人来说,种花种草的过程让人心情愉悦,绿化带空地正好也空着,我们尽自己的能力种点花草,为小区的绿化尽一份力,小区环境好了,大家的心情也很好,也融洽了街坊邻里之间的感情。”

住得下来是基础,住得安稳是关键。农民没了地,怎么挣钱养家是个大问题。

近年来,高寨街道党工委聚焦辖区群众就业增收难题,借助春风行动、千名干部下乡等契机详细了解、收集辖区群众就业需求,积极对接用工单位,广泛宣传动员辖区群众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班、企业招聘等,帮助搬迁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仅今年,陆续开展挖掘机、叉车、装载机、焊工、烹饪等专业技能培训班5次,参训学员达260余名。

“现在我也有机会去红狮集团上班了!搬迁以后家中的生计成了问题,现在街道跟红狮集团签了协议,我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给我交了社保!”东庄村一名村民说道。

十年来,高寨街道昂然崛起,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飞机场、高铁站15分钟可到达,供水、供气、供暖、排水、排污等设施健全,群楼拔地而起、商业初显锋芒、公园草木飘香……穷困的生活成为过往的记忆,新的生活在这里全新开启。

成长:从“安身”到“安心”

没有等出来的路,只有奋斗出来的幸福。

近年来,高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组织建设上用心、社会治理上用情、产业发展上用力,让群众拔掉“穷根”,扎稳“脚跟”。

今年以来,互助县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高寨街道东庄村党支部书记牛洋山也随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33岁的牛洋山是高寨街道最年轻的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多个工作岗位,最终回到家乡,服务乡亲。

像牛洋山一样的村干部正变得越来越多。高寨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目前已有36名村干部通过报读本科(大中专)班,实现了学历水平和履职本领的“双提升”。近三年,累计动态储备后备村干部84名,致富带头人18名,新发展党员59名,动态掌握近五年265名返乡大学毕业生数据,持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搬迁后,如何更好地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善治理、快融入、能致富”?高寨街道给出了两个“金点子”。

面对搬迁后的基层治理难题,高寨街道结合实际搭建了“红色物业联席会议”与“网格化共治机制”两大平台。“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将各村党支部、物业公司、派出所、城管等多元主体高效串联,破解了村干部“单边作战”模式。“网格化共治机制”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式网格化管理,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实现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逐渐形成“街道整合力量统筹抓、社区属地管理直接抓、物业协调联动兜底抓、网格因地制宜具体抓”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有了多方力量的加入,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更细更精准了。”从红崖子沟乡搬入高寨街道后,红崖子沟乡站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占森有了这样的感受。

随着红色物业多元共治作用的逐渐发挥,小区商铺门前花砖路面损坏、楼道内杂物乱堆乱放、车辆乱停、学生上下学出入不便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回应和解决。

如今,高寨街道的居民在切身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医疗保险缴纳、矛盾纠纷调处等现实问题中真正成为“一家人”。今年上半年,通过邻里力量解决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租赁、求职招聘等微心愿达30余件。

一砖一瓦见证着乡村成长,一树一木诉说着十年变迁。从“地里刨食”到“产业吃饭”,村集体经济让群众扎得住根、稳得住身、安得住心。

蜕变:从“形聚”到“魂聚”

把镜头拉远,看到的是奋斗者的底色。

时间回到今年5月,在“书香高寨”第六届全民阅读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热闹非凡,红崖子沟乡白马村5岁的洪卓嘎带来的《悯农》《鹅》《静夜思》等诗朗诵收获了连连掌声,可爱的她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借这次活动,我希望让我的小孙女能爱上阅读。”村民红曲江杰抱着孙女洪卓嘎说道。

近年来,高寨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拓展深化“党建引领赋能文化惠民”内涵,坚持建阵地、聚队伍、促参与、显成效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先进性、引领性、服务性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惠民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生活日臻富足,党建水平显著提高。

近3年来,先后举办或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青绣展暨清真美食节、“青海年·最海东”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彩虹故乡”文化品牌展示巡游等活动30余场次,近2.5万名各族群众的文化幸福指数在切身体验中得到提升,各族群众在讲好高寨故事、传承好高寨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厚植“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新城,新在基础设施,新在发展前景,更新在文明的底蕴与厚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等新举措,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西湾村广场,党支部书记杨杰用通俗的语言,面对面向村民们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年间,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个个场所建设起来了;全民阅读、青绣大赛、送戏下乡……一个个活动开展起来了。

高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统筹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最美高寨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工作,先后涌现出10余名先进人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无形中浸润着家家户户。

十年蝶变花开,故园乡风塑新魂,新城盛结文明果。

如今的高寨街道日新月异,蜿蜒的湟水河畔,绿树掩映着崭新的民居,蓝天绿地、空气清新、百姓宜居、产业兴旺……

--> 2024-09-20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7725.html 1 高寨街道:十年“蝶变” 焕发新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