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志臻 朱得君 摄影报道
驻村前,她是一名记者,用笔尖记录时代发展。驻村后,她以脚步丈量土地,真抓实干为乡村发展而努力。她就是青海法治报社派驻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坪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辛雪莲。
在辛雪莲担任第一书记之前,很多村民都认为女干部下乡吃不了苦,笃定她两三个月就会回去了。然而,村民的想法很快发生了转变,这个女书记不仅能干,还很接地气,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实实在在地践行着推进强村富民的承诺。
“感谢辛书记给我送来这么多东西,我一定会照顾好老人,这是我的责任。”在走访中,辛雪莲来到脱贫户魏有录家中,了解到家中老人已瘫痪3年,需要大量的一次性纸尿裤和褥垫,第二天她就自掏腰包购买近千元的物品送到了魏有录家中。
脱贫户王顺业是辛雪莲的联点帮扶对象,他的女儿小花正在读九年级,有厌学甚至弃学的念头。辛雪莲得知此事后,积极联系心理咨询师对小花进行心理疏导,孩子感动地说:“我要去上学,不辜负辛阿姨对我的关心。”2024年中考,小花不幸落榜,辛雪莲又安慰她说:“你已经很棒了,当初要是真的弃学就再也没有学习的机会了,现在我们还有机会上学。”近日,小花已到高职学校进一步求学。
今年1月份,辛雪莲在看望慰问因病住院的王德老人时,了解到老人需要轮椅,便自掏腰包买了轮椅给老人送去,并按照说明书向老人悉心讲解轮椅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村两委办公室打印设备老化,给日常工作带来不便,辛雪莲发动身边爱心企业,为村两委办公室募捐了一台彩色三合一打印机,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方便了村民打印、复印的需求。
帮扶村民、带强班子的件件小事都反映出辛雪莲的实干精神。为了帮助坪地村实现产业振兴,辛雪莲也下了大功夫。
驻村起,辛雪莲就发现全村52户脱贫户是以养殖为主要产业,但是由于当前市场行情低迷,农户养殖意愿有所降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鼓励农户持续发展养殖产业,辛雪莲积极争取帮扶项目资金近2万元,对8户养殖规模较大的脱贫农户给予养殖饲料帮扶。“感谢辛书记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市场行情不好,猪卖不上好价钱,我这两天正发愁饲料问题呢。”脱贫户张存贤高兴地说。
一菜一汤彰显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品出幸福晚年。
坪地村老年人幸福食堂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运行4年,食堂每周向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两餐饭,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然而,辛雪莲在走访中发现,老年食堂现有的房屋并不能满足全村81名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老人们常常是席地而坐,遇冬天下雪、夏天刮风下雨,老人来吃饭就没有可坐的地方。为提升幸福食堂的服务质量,辛雪莲积极作为,多方争取,于今年7月10日争取到了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对口援建项目——新建幸福食堂,援建资金50万元。
这一援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带动本村脱贫群众就近就业5人以上,项目建成后,还可以解决2名脱贫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全村村民,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外出就业、无法照料老人的村民提供居家照料服务,为他们解决养老之忧,彻底结束老年人蹲在墙根吃饭的历史。
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拉近了辛雪莲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让她明白只有把百姓放在心上,切切实实地为百姓办实事,才会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在辛雪莲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坪地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乡村民风整体向好,社会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驻村工作任重道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辛雪莲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她将继续牢记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在希望的田野上躬耕乡村振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