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多策发力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换挡”

本报讯(记者 邓成财)近年来,海东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夯基础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管好用好村级资金,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薄弱村清零数”与“村集体经济增实力”双突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海东市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八条措施》《海东市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若干措施》,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向631个村选派驻村干部1906名,培训基层干部1.5万人次,组织1257名村两委干部报读大专班、中职班,下派38名市直机关选调生到村任职,通过培养有文化、懂政策、善经营的“领头雁”,采取精准施策、分步推进的方式,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海东市各县区采取政府主导、村集体入股、企业开发的模式,挖掘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光伏项目等方式,着力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紧密结合村情,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采取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方式,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载体和生产要素聚集平台,推动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通过积极争取实施项目,统筹用好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19年以来,海东市实施的321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中独立经营的有1390个,与企业合作经营的有1011个,多村联合经营的有382个,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的有32个,其他经营方式的有396个(包括入股分红等)。采取“四项优先”模式,即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先纳入乡村振兴衔接项目、优先纳入农田水利补短板行动,筑牢资金保障链条,有效促进“三农”发展,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2024-11-17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9968.html 1 我市多策发力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换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