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树江 通讯员 秦筱娥)近年来,海东市把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交通区位、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绿色电力、基础设施、产业潜力六大比较优势,稳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海东市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为数字青海提供算力基础,面向东部地区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面向互联网企业构建全国或区域数据中心的总体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数据援青”工作,明确了汇聚一批数据资源、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建设一批科创平台的“五个一”总目标。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3.42 亿元,建成移动通信基站41942个,5G移动通信基站1930个,基本实现5G网络市区深度覆盖、县城连续覆盖、乡镇区域全部覆盖、重点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全市城乡、企业光纤覆盖率达100%,覆盖170万用户,成功入选国家2022年度“千兆城市”,争取实现千兆光网向乡镇覆盖。中国移动公司正在实施“15520”超低时延极速算力网络建设项目,为海东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网络高速公路”。同时,不断优化布局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中国移动高原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青海数据湖大数据中心,建设机架占全省总数的一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全省“四地”建设战略布局,已与省电力公司签订了零碳产业园绿电工程项目,确保了零碳产业园数据中心100%清洁能源供电。不断加大水电、光伏发电、风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在算力生产、供给、服务等全过程实现“零排放”,零碳产业园已布局建成“三回路一备用”绿电供给保障体系,建成郭隆750千伏、西营110千伏、古驿110千伏变电站和小寨330千伏开关站,电信大数据中心和移动大数据中心已通过“AAAA”级绿色低碳等级测试。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海东挂牌成立“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共同推动零碳算力网络和零碳信息网络碳资产开发交易示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一直以来,海东市致力于积极探索大数据产业绿电保障体系,按一定比例建设用户侧储能,支持大数据企业自行对租赁机柜提供基于“产品”的零碳认证服务,支持企业参与源网荷储系统建设,通过储能设施充放电,利用现行峰谷电价政策提供部分大数据低价电量,使用尖峰电价收入兜底大数据用电价格,有效控制大数据中心用电成本。提供优质便捷营商服务,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交通便利,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大数据产业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简约,一站式服务便捷高效,对于符合全省财政支持和补助奖励政策的企业、项目,做到应报尽报。
海东市累计投入2.99亿元,建成47个市级自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广泛应用,“710”政务督办系统提升了政府效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青松办”“掌上办”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医疗保障全面实现“一站式”“一单式”结算和异地就医跨省通办,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全天候监管,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警务通、智慧交警系统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一网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