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
教学楼、宿舍楼盖起来了,安置房正在抓紧建设中……7月14日,记者实地探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9·01”山体滑坡灾后第三中学恢复重建项目、威远镇红崖村受灾农房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现场,切身感受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互助县威远镇各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目标坚定建设新学校、新家园的动力。
2022年9月1日凌晨,红崖村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造成互助县第三中学校舍严重损毁。其中,高二年级教学楼倒塌,高一年级教学楼主体倾斜、部分倒塌,高三年级教学楼部分倒塌,实验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食堂等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经相关部门鉴定,学校已失去教育教学功能,亟需搬迁新建。
灾害发生后,互助县教育系统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互助县第三中学师生分流安置工作方案》,通过综合考虑学生成绩、性别、民族、家庭住址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流。考虑教师性别、学科、职称、年龄、学历等因素向互助县第一中学、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以及互助县民族中学进行均衡调配。互助县教育局项目服务中心主任李世强介绍,为了保障学生正常上课,互助县将第三中学师生进行均衡分流,有力确保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还在居家上网课。后来在10月初,学校通知我们在新学校新班级上网课。”原互助县三中高二学生戴达艳说,由于网课期间已经跟新班级的老师、同学比较熟悉了,在今年3月份来学校时没有感到任何不自在。
“为了让原县三中和县一中的学生、教师干部相互配合,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将所有人打乱之后重新分配班级、宿舍、办公室等。与此同时,为降低学生的损失,通过教育系统等部门的支持,针对三中的学生重新订了书本资料等。”原互助三中、现任互助一中副校长赵玉财说,分配到新的学校之后,所有教学任务都落实到人,老师们工作上配合紧密,学生们相处融洽。
对于灾后安置的工作生活,原互助三中教师、现任互助一中高二年级带班班主任王万垚深有感触。“分流到新学校后,一中领导及时解决了我们的住宿、办公用品等问题,学生打乱后,在教学过程中我都分不清哪些是原来三中的学生了。最令我欣慰的是,今年高考,原三中的学生们都能够正常发挥,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吊运中的钢筋纵横往来,建筑工人穿梭于脚手架之间……在互助县第三中学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灾后,我们聚焦现实需求,第一时间启动学校重建工作。经精准测算,反复多方论证,互助县第三中学灾后重建项目,规划办学规模2400人,占地面积12.67公顷,总建筑面积56448平方米,总投资26249万元。主要建筑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报告厅、食堂、风雨操场等14栋单体建筑,以及总图工程及设备购置等。”李世强说。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大多数建筑都已经封顶。“目前9个单体建筑已经封顶,其余的5个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咨询总负责人杨海金告诉记者,该项目于今年4月10日正式开工,计划8月底主体完工,将于2024年7月5日竣工验收并移交给校方。
同样,得到灾后恢复重建的还有红崖村的94户房屋,据了解,灾情发生后,互助县相关部门及时将灾害附近的所有村民安置在社会实践基地、村委会办公室等集中安置点,灾情稳定后,根据《互助县“9·01”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将受到影响的94户房屋进行了易地重建。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置点设在原互助三中的对面,房屋主体目前已经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围墙砌筑、门窗安装以及水、电、天然气、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红崖村受灾农房易地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1551万元,总建筑面积7563.24平方米。”互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办主任吴威波告诉记者,项目于今年4月26日开工,计划将于10月交付并使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发展群众生产生活,计划建一个大型养殖场,目前正在选址当中。
“针对滑坡山体,我们还在持续地监测,等今年雨季结束后,将会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互助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灾情发生后,互助县相关部门向省自然资源厅争取资金建设防灾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库,目前已完成招标,建成后将会对该县今后的防灾减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