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志臻 祁树江 摄影报道
从2015年到2023年,从大滩村到凉坪村,带领乡亲们一步步走上致富路,是吴军仓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时立下的誓言,也是他和西沟乡的一个约定。
从抓各项政策落地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8年来,吴军仓的脚步踏遍了西沟乡大滩村和凉坪村的每一个角落,除了不同于当地人的口音外,吴军仓看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西沟农民。
8年来,在西沟乡的日子里,他撒下了汗水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真心换来群众信任
“刚到大滩村的第一天,我就立志要让这个村子变个样子。”2015年8月,吴军仓从青海省审计厅来到西沟乡大滩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大滩村共有居民433户21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57人,按照要求,全村要在2016年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令他没想到的是与村民的第一次见面就遇到了“下马威”。有村民直言以往村上也有干部来过,都是开个会就完了,如果吴军仓不干事就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
听到此话的吴军仓并没有泄气,反而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为了尽快摸清村里的基础情况,找到适合村民的脱贫路径,吴军仓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每天坚持进村入户,主动征求村民脱贫致富的意见,与村民探讨经济发展之路。
在走访过程中,吴军仓发现饮水问题和道路硬化问题是大滩村的“顽疾”。由于管道老化,大滩村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会出现断水现象,导致40%的村民和牲畜饮水困难。
吴军仓决定首先从饮水、道路两个难题入手。“刚到村上,我发现整个村子里没有路灯、路面也是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如果不穿雨鞋根本走不了路。”吴军仓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大滩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吴军仓在审计厅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协调解决项目经费总计1819.74万元,用于改善和解决大滩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大滩村人畜饮水现状,他及时与民和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对大滩村人畜饮水工程进行立项开工建设,投入经费257万元,开挖管沟20多公里,修建沉淀过滤池、净水室各1个,修建50吨蓄水池2座、30吨蓄水池1座、20吨蓄水池2座、10吨蓄水池3座,不仅解决了大滩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季节性用水困难,还解决了部分农畜、田地用水问题。
看到基础设施有了质的飞跃,村民们对他充满了信心,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拉住他唠个没完,让他出出主意,让他想想办法……
通过前期走村入户调查,吴军仓了解到村民们一直有养殖牛羊的习惯,而且村内草地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
结合民和县扶贫工作以牛羊家庭养殖为主打产业的实际,吴军仓带领扶贫工作队成员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动员,目前全村贫困户共修建家庭牛羊养殖小牧场135个,生猪家庭养殖小牧场3个,土鸡养殖小牧场2个。
看着满圈的牛羊,贫困户们的脸上绽放着笑颜。“扶贫牛羊”为大家走上脱贫之路开启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发展牛羊养殖的同时,吴军仓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灵活多样性帮扶原则,鼓励贫困户外出创业,推动拉面经济的发展,开商铺,搞贩运,依托西沟林场发展旅游产业。
经过吴军仓与工作队的反复游说,大滩村的村民也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到2016年年底,全村有3户贫困户开了小卖铺,9户开了拉面馆,1户拉运销售煤炭,1户做起了旅游生意,还有35户贫困户成立了5个养殖合作社。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改造,2016年底,大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同时也被海东市确定为“脱贫示范村”。
选择留下继续驻村
2018年4月,扶贫工作队进行人员轮换,此时的吴军仓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回到原单位工作,还是去另一个村继续驻村。
西沟乡凉坪村也是审计厅的联点帮扶村,经过驻村工作队之前的努力,村里的各项扶贫事业在稳步进行,但是正值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却要进行轮换,经过慎重考虑后,吴军仓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投入凉坪村的脱贫工作中。
“之前在大滩村工作时,我和凉坪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也经常交流,对于凉坪村的情况比较了解,我接手起来可能会比新派人员更容易一些。”吴军仓说。
凉坪村属于“脑山贫困山区”,因天气寒冷农作物不易生长。村上许多贫困户种植的大豆小麦,只能勉强满足家中的基本口粮。当时村内共有贫困户179户862人,按照要求要于2018年年底实现脱贫。
2016年,在省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扶贫工作队为凉坪村筹划建立了一个饲料加工厂,用种植的玉米连同秸秆一起收割卖给牛羊大型饲养场等处,村民收益可观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吴军仓来到凉坪村后,他所面临的是村内还有8户人家产业未确定、8户人家无能力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8户人家曾享受过奖励性住房政策但仍然存在危房的问题。而此时距离预计的脱贫时间只有8个多月。
吴军仓便第一时间着手解决这24户的问题,经过积极的走访和沟通,最终驻村工作队根据凉坪村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产业,并利用平地发展特色种植。对于房屋改造尚未完成的人家,吴军仓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最终让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住上了新房子。
扶贫扶的是经济发展,也是观念的转变和斗志的激发。自驻村以来工作队成员分头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做好动员鼓励工作,组织了包括挖掘机、烹饪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马占龙是村上的贫困户,因为母亲常年卧病,加上弟弟年纪小没有技术,日子一直过的捉襟见肘。兄弟俩听到村上有技能培训,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学习了铲车驾驶,结业后马占龙兄弟俩用下发的每人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承包了村里的铲车,在附近务工,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吴军仓的带领下,村里经常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并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补贴,鼓励贫困户外出创业。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村民劳动生存技能,增加了全村的劳务输出收益,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
2018年年底,凉坪村如期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
真情点亮乡村振兴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凉坪村临近天井峡风景区和西沟林场,一直被誉为“南大山生态屏障”和“森林休闲康养胜地”,在旅游季节拥有一定的游客流量,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凉坪村投资300万元建成凉坪村游客接待中心,逐渐走上了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
“因为夏天凉快,很多人周末都会来这边自助烧烤,但没有固定的地方大家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分散开,不仅卫生差,而且还有安全隐患。”吴军仓和“村两委”沟通后,2020年决定使用帮扶单位和民和县相关部门审批的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收益在村委会对面的树林里修建一个烧烤营地,以自助烧烤形式发展林下经济。
2021年夏季烧烤营地正式营业,站在村委会大门口放眼望去,雪白色的蒙古包在绿树青草间显得格外醒目,吸引了县城及周边很多游客前来打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烧烤营地就有了上万元的收入。
而凉坪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却从未放慢脚步。2021年又新修了12间民宿,停车场以及儿童嬉水池,并购置了12个活动摊位低价租赁给村民,帮助群众创业增收。
“大家一般都是售卖一些自制的特色小吃,焪洋芋、酸奶、酿皮、甜醅等,一直都很受游客喜爱,夏天大家的生意都不错,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吴军仓说,村里还积极发动群众养殖家禽供游客所需,实现产销一体。
这段时间,村里的树屋营地也开始营业了,高大挺拔的杨树林里一座座黄墙灰瓦的小木屋错落有致,三三两两不时往来的游客为这个清幽的地方增添了一份热闹。“我是前几天来这边办事的时候看到的这个树屋营地的,趁着周末也带家人来这里放松一下。”来自民和县城的马先生对这里的环境和菜品都十分满意。
营地的经营者秦永喆告诉记者,6月中旬开始试营业,目前经营收入大概达到五六万元。“在这里打工,每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在树屋营地工作的村民马永花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村里的情况一天天地好了起来,转眼又是一轮工作队员轮换的日子,这次吴军仓要离开这座他工作生活了6年多的小村庄,这几天他依旧坚持每天在村里走走看看,努力将这里的山山水水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