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朵玉雪 摄影报道
致富路上青稞飘香、群众过上“牛”日子、文明乡风润民心……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立足气候、技术、区位等优势,抓产业、促振兴,把种植养殖产业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强镇富民的突破口,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挖掘特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加速赋能。
致富路上青稞飘香
七月的田野,青稞齐刷刷拔节抽穗。微风吹过,黄绿色的青稞如波涛般涌动,麦浪一层接一层,空气中弥漫着青稞的清香。
近年来,昂思多镇围绕高原特色种植做好产业振兴文章,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资源位置优势,推广种植青稞新品种,促进青稞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拓宽了渠道。
“你看这穗抽得多好,个个颗粒饱满,长势很好,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在地头查看青稞长势的化隆县麦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才让说。
48岁的牟才让是昂思多镇五道岭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今年,牟才让共种植了27公顷的青稞,亩产能达到200公斤左右,收入能达30多万元。在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牟才让看来,这要归功于高产的青稞改良品种和农科专家的悉心指导。
“种植前政府会给我们发放农药、化肥等,而且每年都会有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的专家来提供技术指导,现在收成越来越好了。”牟才让指着眼前一望无垠的青稞高兴地介绍道。
五道岭村党支部书记韩为成告诉记者,国家为鼓励青稞产业发展,为种植户提供了农机购置补贴。目前,五道岭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有深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可以为村民提供耕、种、收一条龙的机械化服务。
每年青稞种植、锄草、喷农药、收割等环节都需要人手,牟才让在这期间都会雇用本地村民。“现在我们村里靠种植青稞致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一天的收入有120元。”村民多杰才让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昂思多镇围绕高原特色种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集约化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作物,将青稞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今年,昂思多镇共种植青稞1000公顷。
除生产技术和品种改良之外,昂思多镇采用有机肥种植,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源污染,对于发展高效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如今,青稞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群众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保障了昂思多镇的粮食生产安全,也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群众过上了“牛”日子
风吹盛夏,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来到昂思多镇的尔尕昂村能繁母牛养殖基地,一头头黑黄相间、毛色光亮、膘肥体健的母牛正悠然地嚼食着饲料,牛棚里浑厚的“哞哞哞”声此起彼伏,为平静的小山村平添了些许热闹。
“你看,这些牛个个都很壮硕,现在共有72头牛,其中大母牛有48头,公牛4头,还有20头小牛犊。”化隆县兴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幸贵在牛棚里向记者介绍养殖场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这些能繁母牛是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引进的,具有产奶量高,肉质优良,环境适应能力、繁殖能力、抗病能力较高等特点。
“一头小牛能卖到2.5万元,去年收益有22万元。”赵幸贵望着牛棚里的一头头能繁母牛乐开了花。
据昂思多镇副书记马忠孝介绍,今年3月份,化隆县财政局和乡村振兴局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资建设尔尕昂村集体经济养殖项目,将引进的1600只欧拉型藏羊和40头西门塔儿牛优先承包给脱贫户或监测户,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无偿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技术,辐射带动更多农户掌握养殖技术。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项目实施后,年纯利润可达177.95万元,本村及周边群众集体收益明显增加。”马忠孝说。
对尔尕昂村而言,养殖产业的兴旺无疑是打开致富门路的一把“金钥匙”。
“一个羊羔子能卖1000块钱,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靠养羊顺利脱贫了,我想再增加养殖规模,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户陈富财眉眼间露出喜悦的神色。
产业兴则农民富。昂思多镇把壮大养殖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探索出增收见效快的产业脱贫路子,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
提升乡风文明软实力
漫步在沙吾昂村,一条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在精心绘制的文化墙上,活泼的文字配以生动形象的漫画让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灵气。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廉政话语也随之映入眼帘,给人以“廉政长廊美,正气满乡村”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依托示范村建设,沙吾昂村投资80万元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了长约200多米的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该长廊紧紧围绕党建这一主题,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耕文化、留住乡愁等多板块全方位展示特色村落文化,成为沙吾昂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都在村子里转悠,看着这些文化墙上的内容,也会情不自禁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举止。”村民马沙力海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昂思多镇沙吾昂村立足村情打造特色文化长廊、特色村史馆,擦亮了文化底色。
走进沙吾昂村的村史馆,柔和的灯光、独特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馆内通过部分图文、实物、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沙吾昂村从贫穷走上富裕;从落后走向文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变革。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画面,充分展示了沙吾昂村从小村庄到示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史馆融入了我们村的乡情记忆,记载了村庄的发展历史和名人事迹,让村民真实感受到了代代相传的村风民风。”马沙力海自豪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沙吾昂村通过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方面展示出它的可塑造性——结合本地文化、地域优势资源、拉面产业的稳固地位,沙吾昂村发展了集贸市场、小游园广场等文旅项目,打响了“沙吾昂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旅游品牌,并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年才俊回乡创业,以此带动和牵引民族特色餐饮和有机农畜牧业相互衔接、健康发展的产业链。
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昂思多镇副书记马忠孝表示,今后,昂思多镇将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探索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做好乡村振兴动态管理工作,把致力于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田秀才”“土专家”及时纳入进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