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天龙
刘半农与赵元任的交往始于1924年。是年,两人在巴黎相遇,差不多天天会面,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1925年,两人相继回国,赵元任在清华大学任教,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10月,刘半农倡议成立“数人会”,专门商讨汉字的拼音化议题。其成员有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汪怡、林语堂、周辨明等人。刘半农任主席,赵元任主稿。他们经过22次讨论,最后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虽然这方面的尝试最后失败了,但给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参考与借鉴。
刘半农提倡俗文学,认为文字越通俗越好。为了展示俗文学的魅力,刘半农公开在《北京晨报》上征求“国骂”,然后将这些骂人的话编纂成书。此举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赵元任看到消息后,兴奋地跑到刘半农的宿舍,发挥自己精通多地方言的强项,分别用湖南、安徽、四川等地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喷头。刘半农一点也不生气,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一边做笔记。赵元任“骂”完了人,心满意足地去了。
刘、赵二人音乐造诣很高,他们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可谓珠联璧合。他们共同创作的歌曲有《饮酒歌》《卖布谣》《听雨》《东北大学校歌》《呜呼!三月一十八》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后,有个年轻人想一睹歌词作者的风采,就问赵元任:“刘半农到底是个啥模样?”赵元任不好回答。其实,刘半农长相一般,头大,上眼皮下垂,眼睛细长。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一天,刘半农刚好到赵元任家喝茶,而这位青年也在座。赵元任就向年轻人介绍说:“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词作者。”年轻人不禁脱口而出:“原来是个老头啊!”大家大笑不止。刘半农回家后,写了一首打油诗解嘲:“教我如何不想他,请进门来喝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刘、赵二人虽然相识只有十年,却情同手足。1934年7月,刘半农因病去世,赵元任闻知噩耗,深感痛心,撰一挽联,寄托自己的哀思:“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