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茉莉
《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单之蔷曾对青海有过精彩的总结:来青海,就等于同时去了一趟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青海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广阔,又有新疆沙漠的荒芜,还有西藏雪山的冷峻。实际上,青海的地质地貌远比这些复杂,还有大片的戈壁、湿地以及江源,这是其他省份所无法比拟的。
毫无疑问,青海最显性的特征还是大草原,玉树有巴塘草原,海北有金银滩草原,祁连大草原还获评中国最美四大草原之一。
青海草原的美在于其粗犷豪放,在于点缀其间的黑黑的牦牛和洁白的藏系羊,无不彰显着青海力量。然而,青海草原也曾一度陷入沙化的困境。因全球气候变暖,加之过度放牧,草场严重退化,以及生物链的薄弱,导致各草场老鼠泛滥,遭到肆意破坏的草场演变成黑土滩,出现沙化的前兆。
为此,国家启动两期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其中黑土滩治理被列为重头戏。
在青海大草原工作35年的马玉寿,是青海畜牧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至今在青海藏区黑土滩上种草已有25年的时间,他由此也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种草博士”。
黑土滩犹如溃烂的疮口,在美丽的草原上蔓延,要治理黑土滩,就要种草。要想让黑土滩长出草,关键是要有适宜的优良草种。为此,马玉寿从内蒙古等地引进了不少优良草种,但这些外来草种在高寒的三江源地区发不出芽来。于是马玉寿调整思路,从当地选育草种。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从当地选育出的披碱草、中华羊茅等一批牧草草种开始在黑土滩上生根发芽,同时他还研究出了多种牧草混播技术。通过多年来的大力整治,青海各地的黑土滩终于焕发出生机。仅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就累计治理黑土滩5.3万公顷,封山育林1.1万公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3万公顷。
为配合以人工种草为主的黑土滩治理,青海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草原灭鼠、网围栏建设、禁牧减畜等项目随之跟进。天然林保育、沙漠化防治、人工增雨等项目也同期进行。同时,逐步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绩效考核,对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和单位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国土纳入工业禁止开发区域。如今,青海三江源区的草原上再次开满野花,青草的味道沁人心脾,草原上的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草原的满眼绿意,又是青海林业发展的协奏曲。
青海虽是茫茫雪域,但不缺少森林树木,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上到处郁郁葱葱,甚至还有着“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等独有树种,门源仙米林场、互助北山林场、泽库麦秀林场、循化孟达林场、果洛玛可河林场等,犹如一道道绿色屏障,既阻挡了寒潮向草场的入侵,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所。而这些莽莽森林里,就隐藏着灵芝、羊肚菌等珍稀美味。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状如羊肚而得名,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
青海是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区之一。多年前,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率先攻克羊肚菌人工种植难题,让高原羊肚菌撑起了牧民的“致富伞”。
在班玛县海拔3500米以上实现羊肚菌人工栽培,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实现。班玛县属于三江源保护核心区,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源地,境内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林场和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林、天然原始林区。如今,“十亩羊肚菌”“百亩蔬菜”“千亩青稞”“万亩大黄”让班玛县林下经济活了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两年来,羊肚菌种植遍及青海各地,西宁湟中、西宁大通、海东互助、海南贵德等地陆续建起羊肚菌种植基地,助力青海走出一条绿色农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