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报告发病数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相较于大家比较熟知的甲肝、乙肝等肝病,戊型肝炎或许让人感到陌生,但它的危害可是一点都不小。
近几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超过甲肝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分型。各类肝炎病毒引起的症状有时很相似,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伤,对肝脏的危害都很大。
不同的是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病情进展,乙、丙、丁肝主要是经性接触、血液接触以及母婴途径而引起。
甲、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引起感染。乙、丙、丁肝多呈慢性病程,病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甲、戊肝多呈急性病程。
甲肝乙肝大家都知道,但是戊肝相对来说知名度可能就没那么高了。戊肝和甲肝一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不同的是戊肝的传播比甲肝更加复杂。
戊肝的传染源不仅可以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人在感染戊肝病毒后,潜伏末期的传染力最强,病毒会随感染者的大便排出,从而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被污染的水源,就会成为戊肝病毒传播的媒介,此时家畜如果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就会被感染,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家畜包括猪、牛、羊等。
此外,戊肝病毒还会寄居在贝类海产品中。戊肝的传染源,除了戊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以外,猪、牛、羊及海产品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戊肝报告病例中,食用猪肉及相关制品的约占50%;有外出就餐史的占21%;食用贝类等海鲜史的占15.7%;周围有动物养殖地的占6.98%;有饮用生水史、经常接触猪牛羊等动物、合并有乙肝感染、有外出旅行史的各占5%左右;还有少数有输血史和器官移植史。
慢性肝病患者等人群更易发展成重症
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有几种“高危”状况更容易感染戊肝病毒。
“高危”职业,比如:更容易接触可能被戊肝病毒污染的猪肉、海产品的职业,像兽医、养猪工人、屠夫、猪肉卖家等。发病者大多是青壮年。
“容易重症化”人群,比如:基础肝病患者,有研究表明,基础肝病患者合并感染戊肝病毒,更容易发展成重症,再有像孕妇、老年人,都属于感染戊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的人群。
“高危”生活方式,比如经常在外就餐、叫外卖。
经常在外就餐、吃外卖,可能会让这种感染暴露机会增加。
戊型肝炎一旦发展成重症,不仅危害病人的健康,经济负担也非常重。预防本病的重点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因此要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对于戊型肝炎患者应适当隔离;饲养场、屠宰场要加强猪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防止其污染水源及周围环境;加工猪肉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厨具分开使用,不食用未烹熟的肉制品等。
对于高危人群,以及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可接种戊型肝炎疫苗。
据介绍,戊型肝炎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推荐免疫程序为“0-1-6”程序,即全程免疫3剂次,接种第1剂次后1月和6月分别接种第2、3剂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