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娟 通讯员 马源)近年来,海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从机制体制上下功夫,着力增加就业岗位,全力打好残疾人稳岗就业组合拳,推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市残联党组、理事会把残疾人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制定印发《关于印发海东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开展十个专项就业行动,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结合全市残疾人就业实际,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现状的专题调研,形成了《海东市残疾人就业现状及对策》,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强化舆论导向,全方位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塑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结合残疾人身体差异和市场需求,市残联突出培训精准性,分级分类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1人次,加强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系统录入工作及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监管,做到底数清、数据明。规范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集中就业基地、辅助性就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16个,建立盲人按摩机构15家,带动38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落实自主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为全市9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者发放残疾人自主创业一次性补贴累计128万元。鼓励用人单位吸收残疾人,稳步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对68家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92万元。投入70万元向全市295户困难残疾人发放电动三轮车、压面机等生产生活用具,实现残疾人从就业能力培养到实现就业的全方位帮扶。
市残联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实施新型送工模式,与税务等部门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5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77个,帮助实现就业490人,认定援助对象557人,走访服务对象1079人,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369人,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49人,全市近三年累计征收残保金5108万元。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海东市及时健全残疾人就业档案,为全市57名应届高校残疾大学生完善“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为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