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华
“油菜油菜,10斤5块。”“红薯一块五1斤,又香又甜,快来买喽。”近日,在海东市乐都区下营藏族乡“望”集上,一阵阵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前来购买的游客熙熙攘攘,热闹不已。
菜籽油、土鸡蛋、萝卜、洋芋……在村民摆出的摊位前,各类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品种齐全。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地里种的,吃了放心。”“村都没出,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真是太方便了。”村民一边忙着吆喝一边高兴地说。
“这牛肉新鲜得很,我买几斤回去炒菜吃。”在禽畜销售区,游客张女士拿着刚买的新鲜牛肉赞不绝口。她说,下营“望”集上农副产品品种丰富,绿色新鲜,真是不虚此行。
乡村集市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物质丰富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新时代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发力点,有力助推了农副产品销售,切实带动了人民群众增收。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春节日益临近,置身于年味浓郁的乡村年货大集,会使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乡愁。下营乡充分挖掘消费潜力,结合本地实际,建成特色鲜明的下营“望”集,集市“乡”味十足,吸引了不少村民到此淘“土货”,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一天总共卖了将近5头牛,现在牛肉的销路不太好,还要感谢政府给我们的产品找到了销路。”下营乡上营村养殖户将自家喂养的牛、羊集中到这里进行售卖,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销量喜人。
据了解,下营集市定于每月农历十五开市,形成下营特色赶集文化,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传播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到下营游玩、购物,打通了农产品销路,促进了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了文体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了一业旺到多业旺的转变,以文旅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