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树江 贾丽娜)近年来,海东市坚持把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政权根基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项目引领、转变工作思路、靶向精准发力,以切实举措推动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海东市着眼2026年村级组织换届,立足全市实际,把开展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育行动作为“书记党建项目”和“一把手工程”,由市委书记领题,县、乡两级书记同题共答,一体推进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雁阵”培育工程,层层传导压力,压紧靠实责任。制定《海东市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雁阵”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制定5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清单式安排、台账式调度、常态化督导的责任落实机制,有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具体工作推进上,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农业农村、民政、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召开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雁阵”培育工程项目推进会,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为深入实施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夯实了基础。
同时,围绕现有村级各类人才素质现状、村情档案和换届需求等深入开展全覆盖摸底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聚焦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基数不够的难题,在严格选育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选育视野,打破身份、行业、地域限制,从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七类人员中筛选确定村级组织后备人才9273名,进一步拓宽了村级组织后备人才来源渠道,并就村级组织后备人才质量不优的难题,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两荐一审一谈一公示”基本程序推荐选拔,真正把思想觉悟高、群众公认度高、致富带头能力强的人员选拔进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队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储备库,持续做好跟踪管理、信息更新等工作,切实保障后备人才队伍质量。
此外,海东市探索建立“选、育、管、用”有效衔接、一体推进的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培养机制,对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村级组织后备人才优先推荐使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贯彻落实好在外大学生结对联系制度,保持常态化沟通交流,利用村集体经济和各类项目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回村创业兴业、到村级各类组织任职的工作平台和机会,对表现优秀的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持续优化入库人才创业环境,鼓励入库人才领办合作社、发展乡村产业,统筹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扶持、银行贷款、考试考录等方面积极协调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常态化招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和考核聘用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协调资金5466万元为村干部人均每月增长报酬500元左右,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